《绝句·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善于描写大自然,是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一。他有许多山水诗、田园诗和即景即情的小诗,都写得自成家数,十分精绝。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他兼容并包,撷取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艺术成果,又经过自己的提炼、创造,写出了许多“清词丽句”,把景物诗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入蜀,到成都后得到了友人严武的帮助,次年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建立了新居,他自称“浣花草堂”。诗人在久经乱离之后有了安静的栖身之处,心情是悠然自适的。这首绝句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示优美开阔的画面,抒发了当时的舒畅情怀。它圆熟精工,独具风采,是杜甫绝句中的珍品,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色:

其一,结构精巧,意境完整。全诗四个诗句,一句一景,各臻其妙。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幅近处的动景——阳春三月,绿柳摇曳,在那青翠的枝条上一对黄莺鸟儿跳上跳下,婉啭和鸣。这里写黄鹂的活泼欢跃,衬托出了人的悠然闲适。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幅远处的动景——碧波粼粼的江面上,一行白鹭展翅飞上了蓝天,那齐整不乱的队形,那凌空自如的姿态,都牵引起诗人无限的情思。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一幅远处的静景——从窗口远远望去,西面的岷山巍峨逶迤,山峰上白皑皑的积雪,终古不化。凭窗凝目,令人感到时间的悠久,宇宙的无穷。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幅近处的静景——门前江面空阔,江水浩荡东流,码头上停泊着将要向东吴进发的船只。船一起锚就要到万里之外,诗句虽然写的是门前的泊船,却大有咫尺万里之势。整首诗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由低而高,又由高而低,远近映衬,动静配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意境开阔的画面,既生动地描绘了景物,也形象地袒露了诗人的情怀。

其二,画面优美,色彩鲜明。诗是无形的画,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形象、展现画面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作者选取那些富有春天色彩的景物,并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巧妙的修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一联铺彩着色十分和谐的诗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绿中带黄,青中有白,色彩界限既分明,画面的色彩也异常柔和。色彩美增添了诗的意境美,生动地衬托出了诗人欢愉的心情。

其三,对仗严整,语言精练自然。杜甫这首诗四句两联皆成对偶,黄鹂——白鹭,窗含——门泊,千秋——万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各自相对,非常工稳,造成了诗歌的整齐美。四句皆对,这在绝句中是少见的,诗人刻意求工,但诗句并不呆板。整首诗读来节奏轻快,音韵浏亮,仿佛从笔端自然流出,这是诗人艺术技巧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