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欧阳修·南歌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欧阳修·南歌子》欧阳修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注释 ①凤髻:古代梳成高髻的一种发型。金泥带:撒有金屑花色的带子。②“龙纹”句:手掌形的玉梳,上面刻着龙纹。③入时无:合不合时宜。④等闲:随便,轻易。⑤怎生书:怎样写。

鉴赏 这首词描写的是新婚夫妇之间融洽无间的生活情态。

词的主体结构是两段对话,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二曾用“前段态,后段情”来概括其结构特征。全词以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形象性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娇憨活泼、单纯可爱的新婚女子形象。因其写得非常细腻、生动,曾被指责为“浅近”“浮艳”,引起了别人的“暖昧之谤”。更有人为尊者讳,说作为“一代儒宗”的欧阳修不会填这类词,“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或许是由于人们对欧阳修的词体功用观念产生了误解,以为他说过“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就意味着词作只能单纯地表现谑浪游戏的生活,却不知欧公身为一代儒宗,亦能做到“风流蕴藉,一时莫及”(王灼《碧鸡漫志》评晏殊词语)。诚如清陈廷焯所言:“欧阳公词,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大率皆年少时笔墨,亦非近、后人伪作也。但家数近小,未尽脱五代风味。”(《词坛丛话》)这首词正是体现了典型的五代风格,但显得更为清新可喜,妩媚动人。

上阕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词人写其发饰之美,妙用名词,对仗精巧。寥寥十字中涵盖了“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等四种意象,彼此互相衬托,显示其贵家少妇的雍容华贵之态。这与唐温庭筠《菩萨蛮》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通过头饰或头饰的变化来暗喻人物心境是同一笔法。陈廷焯许之为“飞卿之流亚”,正由于此。接下来三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述,表现了新娘子的娇羞情态及其与郎君两情依依、亲密无间的情感。“走来”“笑相扶”等句,形神兼妙,也使其人呼之欲出。“爱道”句令读者如闻其声,可以想见其娇媚之形态。“画眉深浅、入时无”句化用了唐朝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一诗中的诗意。朱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是朱庆馀呈给主考官张籍,希望得到赏识的“自荐信”,只是匠心独运,用“闺意”表达而已。欧阳修在这里又将它还原于闺情,用来表达闺意,可谓适得其妙。

红袖伴读图 【清】 改琦

下阕围绕这位新婚女子写字、绣花等细节来描写,生动传神。“偎人久”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描花”句中的“初”字与“弄笔”句中的“久”字相对,说明新娘在郎君怀里撒娇时间之长,表现了女主人公小鸟依人、温柔可爱的性格。因为与夫君亲热笑闹、相互依偎太久,以至于耽误了针线活,于是她索性停下绣针,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样书写。此数句用语极为含蓄蕴藉。“等闲”句可见其新婚的激动及陶醉在爱情幸福中的神情。“笑问”,问得既明白又含蕴,女子俏皮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笑问“鸳鸯”两字,也表现了夫妻情笃,流露出了新娘与郎君永远相爱、情同鸳鸯的美好愿望。

全词咏爱情,通过新婚女子的特殊妆梳和多情且深情的言语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少妇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新妇在闺房向丈夫表示爱情的细节,层层演示,一脉贯穿,极富生活实感及喜庆色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境。在表现技巧上,采用了民间小词习见的白描和口语来塑造人物形象,活泼浅近,细腻传神。欧词多写轻柔之动作和活泼之话语,如“走来窗下笑相扶”“弄笔偎人久”之“相扶”“偎人”的动作,都描写得极有神韵。而“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和“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两句,不仅问的内容充满柔情机趣,而且直把快乐心情从口中传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李飞跃)

集评 清·贺裳:“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和鲁公‘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贺方回‘约略整鬟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欧阳公‘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无名氏‘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阴浅’,孙光宪‘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房’,晏幾道‘溅酒滴残罗扇字,弄花薰得舞衣香’,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皱水轩词筌》)

清·谢章铤;“情语则热血所钟,缠绵恻悱,而即近知远,即微知著,其人一生大节,可于此得其端倪。‘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出自欧阳文忠。‘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出自范文正。是皆一代名德,慎勿谓曲子相公皆轻薄者。”(《赌棋山庄词话》卷四)

链接 《南歌子》词牌。《南歌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为筵席间行令所用的著辞,配以短歌小舞,后用为词调。《南歌子》,又名《南柯子》《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望秦川》《风蝶令》《春宵曲》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又有二十三字和二十六字两式。二十三字式,始于温庭筠,五句三平韵;二十六字式始于五代时期的张泌,五句三平韵。双调体,始于五代时期的词人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时装。《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画中店肆林立,商贾云集,画中众多人物的衣着,清晰、具体地展现了北宋时期服饰的特点。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体现了宋代服饰衣着中鲜明的社会分层。至于宋人在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的审美追求,也和唐代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以女装为例,唐代女装的款式多宽松,而宋代女装新颖、大方、素雅,裁剪上讲究瘦长,以显女性苗条的身材;宋代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的色彩虽不及唐朝那么华丽,在配色上却显得十分大胆,完全打破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且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至于宋代服装的材质,则新出现了缬帛(印花丝绸)、销金(加入金线编织的丝织品),锦缎的花纹也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能充分感受到宋代人(尤其是女性)在服饰衣着上的斗美夸丽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