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太学诸生·南乡子》太学诸生
太学诸生
洪迈被拘留①。稽首垂哀告彼酋②。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③。苏武争禁十九秋④。厥父既无谋⑤。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⑥。好摆头时便摆头⑦。
注释 ①“洪迈”句:指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大臣洪迈代表南宋出使金国上国书,因国书中不肯用诸侯朝见天子的屈辱之礼而被金国囚禁,洪迈最终忍辱屈服。②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彼酋:一作“敌仇”,此处指金国皇帝。③七日:一作“一日”,此处泛指数天时间,实指洪迈被金国囚禁数日,“自旦及暮水浆不通”(《宋史·洪迈传》)的史实。④“苏武”句:指西汉苏武于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留,拒绝投降后被流放北海牧羊,持节十九年而不屈,辗转于公元前81年荣归汉朝。争禁:怎么忍受得住。⑤厥父:指洪迈父亲洪皓,也曾出使金国。厥,其。⑥夸舌辨:自夸能言善道。村牛:笨牛、蠢货。⑦摆头:此处指洪迈有掉头的毛病。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景庐(即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
中山出游图(局部) 【宋】 龚开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鉴赏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洪迈慨然奉命出使金国,在呈献给金国皇帝的国书中洪迈不自称为“陪臣”,实欲显示南宋本不臣属金国的地位,因为古代诸侯见天子自称“臣”,随行大臣则自称“陪臣”。洪迈不用诸侯朝见天子之礼使金人不悦,“抑令使人于表中改‘陪臣’二字,朝见之仪必欲用旧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水浆不通,三日乃得见……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宋史·洪迈传》)。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时人对洪迈出使金国的评价,“景庐(即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
本词大概作于洪迈持使节返回南宋同年(1162)或此后不久,是一首讥讽时事之作。语调轻快活泼,词中充满辛辣讽刺,颇有民歌风味。上阕对比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写洪迈贪生怕死辱命失节,下阕写洪迈虚伪夸耀的丑态。上阕首句“洪迈被拘留”,颇似新闻消息,直白而富于戏剧性。次句中“稽首垂哀”运用夸张手法刻画洪迈屈节的丑态。上阕末三句隐含相关的典故,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一个“羞”字,洪迈数日之饥犹不能忍,岂能和经受长年磨难的苏武相比。苏武出使匈奴,持节十九年而不屈,“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即苏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史记·苏武列传》)。两相对照,洪迈的行为确实让人嗤之以鼻,词中语气颇富于调侃。
下阕首二句讥讽洪迈和他父亲洪皓出使金国的无能,不过,对于洪皓的批评似乎不很中肯。洪皓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五年,在被流放到气候酷寒的冷山期间,曾作诗近千首抒发爱国情怀。他忠贞不屈,始终拒绝降金,屡次拒绝金人所授官职,多次秘密派人向南宋送回绝密情报,于绍兴十三年遇金国大赦而回到临安,被宋高宗誉为“虽苏武不能过”(《宋史·洪皓传》)。相比之下,洪迈回到南宋却夸耀自己能言善辩,被作者挖苦形容为“村牛”。末句“好摆头时便摆头”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将讽刺的气氛带向高潮,洪迈本来患有风疾,头常常偏掉,因此像牛摆头一样。结合上阕的“稽首垂哀”和下阕的“夸舌辨”,此句旨在说明洪迈虚伪不实,根据环境变换自己的形象,毫无气节可言。
全词的讽刺效果主要集中在两个音节短促的词上:“堪羞”“村牛”,其艺术感染力来源于本词的童谣风情。作者把自己放在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上,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戏谑中包含讽刺,明快而真切,避免道德文章的空泛说话。本词对洪迈在历史上文章盛名、学识博洽的形象颇有颠覆性,是一首“以文入词”的好词。(张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