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曾觌·阮郎归》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曾觌·阮郎归》曾 觌

曾 觌

上苑初夏侍宴,池上双飞新燕掠水而去,得旨赋之。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注释 ①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鉴赏 这首词有本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载:“乾道(1167)三年三月初十日,南内遣阁长至德寿宫奏知:‘连日天气甚好,欲一二日间恭邀车驾幸聚景园看花,取自圣意选定一日。’太上云:‘传语官家,备见圣孝,但频频出去,不惟费用,又且劳动多少人。本宫后园亦有几株好花,不若来日请官家过来闲看。’遂遣提举官同到南内奏过遵依讫。次日进早膳后,车驾与皇后太子过宫起居二殿讫,先至灿锦亭进茶,宣召吴郡王、曾两府以下六员侍宴,同至后苑看花。两廊并是小内侍及幕士。效学西湖,铺放珠翠、花朵、玩具、匹帛及花篮、闹竿、市食等,许从内人关扑。次至球场,看小内侍抛彩球、蹴秋千。又至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 回至清妍亭看荼䕷,就登御舟,绕堤闲游。 亦有小舟数十只,供应杂艺、嘌唱、鼓板、蔬果,与湖中一般。太上倚阑闲看,适有双燕掠水飞过,得旨令曾觌题词遂赋进《阮郎归》。”可见这是奉旨填词。

全词吟咏的对象是“掠水新燕”,开篇两句点明了环境氛围。庭院秀雅,杨柳成荫,白昼清幽,静谧怡人,双燕飞来,呢喃喁语,平添了几分情韵。此处燕子还未出现,却已是先声夺人,其可爱翩跹的形象跃然纸上。

桃花双燕图 【清】 恽冰

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清雅可感。忽有双燕掠水而过,划上一抹波痕,留下涟漪点点,作者以静衬动,烘托出了燕子的俏皮可爱,也营造出了小池绿波、飞燕掠水的婉妙意趣。“蹴水忙”三字,独具匠心,燕子本闲逸,却以“忙”字修饰,可谓得燕子之神。双燕在水上轻划一下,继而又飞跃,前后相续,水晕一圈圈荡漾开来,勾勒出了一幅灵动的飞燕蹴水图。

下阕进一步刻画燕子的形象。“萍散漫”由上片的“池塘”而来,“絮飘飏”衔接起句的“柳阴”。池上,浮萍点点,随水漂流;岸上,柳絮飞扬,潇然飘逸,原来不经意间,已是暮春时节。绿萍伴随涟漪,柳絮伴随飞燕,好一幅温存的图景,没有春逝的凄凉寥落,只有燕子点水、萍絮相随的明快可喜。“轻盈体态狂”一句更是把燕子灵动杳渺、悠然自得的情态摹画得淋漓尽致。

结尾二句,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暮春时节,零落残红,飞花飘零,片片朵朵,飘在岸边,落在水中,惹人怜惜。此刻燕子飞来飞去,穿梭繁忙,它在做什么呢?原来它“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落花逐水流,燕子却把它衔回画梁,留在芳巢,燕子懂得惜花,给整个风景平添了几分温情,同时也将人之怜春的心情反映出来。燕子高雅,人自不俗,明人沈际飞评曰:“怜香惜艳,燕大不俗。‘落花都上燕巢泥’,根出在此。”(《草堂诗馀正集》卷一)这也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清代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言:“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作者深谙此道,全词咏燕,通篇却没出现“燕”字,只是以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画了燕子的神态、情致,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得其神而不袭其貌,清新婉丽,美不可言。(张雅莉)

集评 清·黄苏:“末两句,大有寄托,忠爱之心,婉然可想。”(《蓼园词选》)

链接 宋代的杂艺——灯影戏(皮影)。皮影是中国民间盛行的一种技艺,古称“影戏”“灯影戏”。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了皮影表演的记载。在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坊巷口多设影戏棚子,其皮影初以素纸雕镂,后又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由此可以推断,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皮影戏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