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无名氏·鱼游春水》无名氏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①。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微透,红日薄侵罗绮。嫩笋才抽碧玉簪,细柳轻窣黄金蕊②。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屈曲阑于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念归期,梅妆淡洗③。凤箫声杳沉孤雁④,目断澄波无双鲤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⑥。
注释 ①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秦楼代指闺楼。②窣(sū):突然钻出来。③梅妆:即梅花妆,用寿阳公主典故。《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④凤箫声杳:指意中人远去。沉孤雁:指音信杳然。《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扣留匈奴多年,汉使谎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苏武捎来的帛书。后以雁代书信。⑤无双鲤:指没有收到对方的来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双鲤代书信。⑥“云山万重”二句:宋刘过《贺新郎》:“云万叠,寸心远。”词意相近。
仕女图 樊虚
鉴赏 这是一首写相思之情的词作,通过对春季景物的风貌与女子活动与容颜的点染描写,含蓄地展示着人物内心的情思。上阕写春光骀荡,下阕写相思无尽。声情并茂,缠绵婉转,有与众不同的摇曳之美。
关于此词的来历,在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两种说法:“《复斋漫录》云: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古今词话》云:东都防河卒于汴河上掘地得石刻,有词一阕,不题其目,臣僚进上,上喜其藻思绚丽,欲命其名,遂摭词中四字,名曰《鱼游春水》。令教坊倚声歌之。词凡九十四字,而风花莺燕动植之物曲尽之。此唐人语也。后之状物写情,不及之矣。二说不同,未详孰是。”
起笔便是春天,“秦楼东风里”。东风,是春天的风,是带着温暖气息而来、苏醒万物的风。在《子夜四时歌·春歌》里,便有“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曼妙想象。何况这东风是吹向秦楼的风。自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楼就成为闺楼的代名词。而“燕子还来寻旧垒”则将词意带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的淡淡惆怅中。
接下来的几句全是描写,描写这春日的风景,字字精美又轻盈:寒意是“馀寒”,夜晚过去,余留下的寒意是轻的,淡的;它沁入肌肤,可是也只是“微透”,与“寒意袭人”的凛冽不同。这时太阳初升,晨曦照入罗绮,“薄侵”二字,写出春日阳光的淡泊。“嫩笋”和“细柳”,都是初春的风物,以刚刚萌芽的幼小事物,写出春季万物的复苏和萌动,同时也暗含着女心萌动之意。王昌龄笔下“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若是显,此处便是隐。“碧玉簪”“黄金蕊”,用字富贵,金玉满眼,却并不带俗气,反而有精雕细琢之美。“莺啭上林,鱼游春水。”仿佛是水到渠成的佳句,在林中鸣叫的莺和在春水中游动的鱼,呼唤与昭示着春季的欣欣向荣,世间天然。“啭”字好,既精致又古雅,庾信《春赋》中就有“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漫路飞”的佳句。“春”字好,若说“鱼游湖水”,便毫无新意。而“春”字带来的清新骀荡,温馨怡然,使得整首词意境全出。“屈曲阑干遍倚”,始正面写佳人。南朝乐府《西州曲》写相思,有“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遍倚栏杆,是期待,也是寂寥。“相思”的主题,至此点明。
“又是一番新桃李。”在春去春来的更替中,是游子仍未归家的现实。此处隐含着没有说全的话,是楼扶《菩萨蛮》中叙说过的“又是不归来,满庭花自开”的失望。“佳人应念归期,梅妆淡洗。”淡淡洗去的梅花妆,含着“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的古老情意,与杜甫《新婚别》中“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的深情相似。“凤箫”二句,使忧伤的情绪弥漫开来。消散的凤箫声里,孤单的大雁渐渐飞远,澄碧的池水中,看不到成双的鲤鱼。这意象并非确指,因为“孤雁”和“双鲤”都是寄书的代称。所以这两句,也可看作与“日边消息空沉沉”(郑文妻《忆秦娥》)同义,对方一直没有寄信来,而漫长的等待又是如此无望。歇拍“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以景写心,以阻隔的万层云山,引出内心相隔千里的思念,与张枢“一点愁心,寸心万里”(《瑞鹤仙》),情意相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