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卜算子①·张镃》常记十年前,共醉梅边路。别后频收尺素书②,依旧情相与。
常记十年前,共醉梅边路。别后频收尺素书②,依旧情相与。
早愿却来看,玉照花深处。风暖还听柳际莺,休唱闲居赋③。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尺素书,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故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沿用至今,虽作书信用之,但若真用封来作其量词,确是让人觉得怪怪的。可用一绢尺素,或是尺素一绢。 ③休,不,不愿。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这首词作者追思往事,表达对友人别后的依恋顾念,在精练的语言中,流淌着真挚的情谊。
词的开篇,作者写道:“常记十年前,共醉梅边路。”作者一句话,追思往昔,直至十年前,这里“常记”二字,凝练地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无时无刻的思念,追忆当年的言语交流、情投意合,更想起挚友情饮酒共醉、酣畅淋漓的一幕,在梅林边,大道旁,英雄畅想报国之志,交流人生志向,笑骂天地奸诈,是何等的场景啊!作者在无限的遐想、美好的品味之后,笔锋一转,写到:“别后频收尺素书,依旧情相与。”从当年到今朝,人虽分别,但鸿雁传书情谊久长。一“频”字,用的精到准确,刻画了友人间的交流频繁不断的特征,挚情并未因千山相隔而产生隔膜。这里作者在强化友人之间的情谊,是患难之情的考验和证明。“早愿却来看,玉照花深处”一句,作者又回到现实,渴望友人的再次相会,梦寐盼望相遇时花满枝头,丛林深处,共话情谊。在美丽夺目的场景里痛快淋漓地畅谈心底的话,回味别后的情。“风暖还听柳际莺,休唱闲居赋”是对上句的延续,作者希冀春风洋溢、送暖传乡,聆听柳树枝头间鸟鸣不断,在莺歌燕舞,轻盈动听的悦耳享受中,把生命的所有由于失意统统忘却,更不用愤懑不欢,愁绪里慨叹自己要归隐田园、赋闲不问世事。作者这里语言中表达对生活的美好享受,但并非满足现状,而正是友人情谊使他短期忘却了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苦痛。这是作者以喜写忧的精妙设计。作者的心底同样时刻隐含着对岁月失去、志向未酬的伤感愁绪。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它既有自然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以及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有道德的喻指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象征。苍茫天地,万花萎谢,百草凋零,只有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伟岸开放。点点红梅,充满精灵之气。在这大千世界中,梅花不畏霜雪,孤高自傲,一派君子气势。
●张镃(1153~约1212),字功父(甫),一字时可,号约斋。张俊之后。累官承事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事。参与谋诛韩侂胄,嫌赏薄,与宰相史弥远忤,贬死象台(广西象县)。有诗名,广交游。建宅南湖,其园池声色玩服之丽甲天下。著有《南湖集》《玉照堂词》。《全宋词》存词八十四首。与辛弃疾有唱合,词风亦稍近之。好作咏物词。
代表词作:《昭君怨·月在碧虚中住》《菩萨蛮·风流不把花为主》《满庭芳·月洗高梧》《念奴娇·绿云影里》等。
●卜算子,参见第82页相关介绍。
●“赋闲”的典故。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西晋潘岳有才名,做官多次,后来不得志,辞官家居,闲在家里种树钓鱼,逍遥自在,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悠闲的生活。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
同一词牌,同是追思往事表达感伤之情,《卜算子》让读者了解了作者对生活境遇的失意和不满。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是一首感时伤春之作,但内涵另有别情,同时表达着作者渴望自由的感情。作者写此词时正被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关在牢里。作者为了争得自由,便写此词给继任的官员岳霖。
上片是申诉自己无罪,希望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主人公是被迫堕入风尘的,并不是因为喜爱卖娼的营生。“似被前缘误”说似乎是前世命中注定。一个“似”字说明作者怀疑当妓女是命中注定,这也是对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娼妓制度的控诉,更是对错误当政者的有力针砭。“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句中,“花开”比喻自己摆脱灾难,获得释放;“自有时”作者坚信无辜,终会昭雪;“东君”原指阳光,暗指清官。作者看似通过景物刻画,寄托抒情的构思视为精巧,深层之处却在表述自己的不幸遭遇。
下片写自己渴望自由。“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写自己一定要离开牢狱,摆脱灾难的坚定决心。“终须”是最终应该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罪的申辩,渴望自由的坚决信念;“住”在牢狱之中,继续表示自己是无辜的,是向整个社会控诉。“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作者美好地遐想,假如获得释放,头插山花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时不必问我归向何处。“若得”是假设之辞,也正说明这美好的日子尚未到来。此句结得好,将主题更加深化了,作者不仅在上片里要求昭雪释放,而且在此更要求自由、渴望幸福,要求摆脱受人歧视践踏的营妓生活。“归处”两字就是表达了这种理想。严蕊是天台营妓,即军营中的妓女。“莫问奴归处”中的“归处”两字,就是表达过自由自在生活的这一要求。因为这一愿望比求得释放更触动封建社会秩序,更不会为封建统治者所准许,因此这种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只好含蓄地写成“莫问奴归处”了。
本词写得情真意切,表达了主人公悲切的心声。全词赋比结合,结构严谨,上下片各有侧重,语言明快传神。
别后频收尺素书,依旧情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