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长亭怨慢》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①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②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③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④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⑤
【注释】 ①桓大司马:桓温字元子,东晋明帝婿,官至大司马,专制朝政。《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所种柳皆已十围,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题序所引“昔年种柳”六句,均出庾信《枯树赋》,非桓温之言。缪钺称,“此或是姜夔偶尔误记”。(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唐宋词鉴赏辞典》) ②树若有情:暗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惜别之深情。③望高城:《青泥莲花记》引欧阳詹赠太原妓诗:“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此谓临行之怀念情侣也。④韦郎:《云溪友议》载:韦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有小青衣曰玉箫,常令承侍,因而有情。后韦归觐,遂与玉箫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来娶。因留玉指环并诗遗之。至八年春不至,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绝食而殆。(据卷中《玉箫记》)此借韦皋故事表明心迹,谓此番别去,必将重来。⑤并刀: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出产好剪刀,故云。
【译文】 枝头香絮,已渐吹尽,到处人家门前,绿柳无数。云帆点点,远离渔浦,不知去向何处。送往迎来,司空见惯,谁也比不上长亭柳树。柳树要是也有感情,它必定不会无动于衷,照旧青翠如故。
日色将暮。告别伊人而去,已见不到高高的城郭,只见无数山峰挡住了归路。我这回离去,决不像韦郎,忘记了曾留玉环作为信物。最要紧的还是尽早归来,免得红萼开时,无人为她作主。要不然,即使有了剪愁并刀,也难剪离愁千缕万缕。
【集评】 清·许昂霄:“韦皋与玉箫别,留玉指环,约七年再会,以其地在江夏,故用之,后遂沿为通用语。”(《词综偶评》)
清·先著、陈洪:“‘时’字凑,‘不会得’三字呆,韦郎二句,口气不雅;‘只’字疑误,‘只’字唤不起‘难’字。白石人工熔炼特甚,此一二笔容是率处。”(《词洁》)
清·吴衡照:“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莲子居词诂》卷二)
清·陈廷焯:“白石《长亭怨慢》:‘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白石诸词唯此数语最沈痛迫烈。”(《白雨斋词话》卷八)又:“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词则·大雅集》卷三)
清·陈锐:“姜白石《长亭怨慢》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王碧山云:‘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似觉轻俏可喜,细读之,毫无理由,所以‘词贵清空,尤贵质实。”’(《 袌碧斋词话》)
清·孙麟趾:“路已尽而复开出之,谓之转。如:‘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词迳》))
近代·麦孺博:“浑灏流转,脱胎稼轩。”(《艺蘅馆词选》丙卷引)
【总案】 据夏承焘考,这是合肥惜别之词,即为合肥情侣所作。(《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但词的上片则咏柳,下片才说恋情。所谓“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无沾滞浅露之弊”(缪钺语),就是这首惜别词的特色。白石说恋情,除了在序引中“故乱以他辞”,以掩其孤往之怀以外(夏承焘语),就是在词中追求一个“雅”字。例如借物寄兴,就是实现“雅”字目标的艺术手法之一。至于下片直说,既有自己的保证,又有对方的叮嘱,虽颇有柳七郎风味,却并不庸俗。这大概就是所谓“骚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