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伸《转调二郎神》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转调二郎神》

闷来弹雀,又搅破、一帘花影。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薰彻金炉烬冷。动是愁多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想旧日沈腰,而今潘鬓,不堪临镜。重省。别来泪滴,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翼不来,马蹄轻驻,门闭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注释】 ①弹雀:古以鹊噪为行人将归的喜兆。李端《闺情》诗:“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本词抒情主人公因待人不至而烦闷,故以弹雀泄恨。②漫:慵散,心不在焉。③烬:指炉香的灰烬。④沈腰:参见曹组《募山溪》注⑨。⑤潘鬓:晋诗人潘岳《秋兴赋》说:“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后因以“潘鬓”喻指头发斑白。唐王睿《秋》诗:“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⑥重省:重想,追念。⑦“春醒”句:经宿饮酒曰酲,故说“春醒未醒。”⑧雁翼:此指书信。古有鸿雁传书之说(见《汉书·苏武传》)。⑨轻驻:轻易地停止不走。

【译文】 打起枝上的乌雀,以遣我心中的烦闷。没想到又搅破了一帘静谧的花影。漫不经心地试穿春衫,又想起她纤嫩的玉手,为我缝衣到铜炉烟消灰冷时的情景。一举一动都勾起那么多的愁思与回忆,怎么办?只怪我近来多病乱了心境。她惦记着我过去本就瘦如沈约,如今定已发白似潘鬓,不敢去照影临镜。

追念与她分别以来,当时的泪水仍凝结在衣襟。她定为思念我而萎靡不振,日出丈高困倦懒起,常为消愁而沉醉不醒。鸿雁不寄来她的书信,我的车马又难以前行。闭门深居,无人共赏满庭的春花春景。整日伫立高楼,扶遍栏干空望。日长难熬,四周寂静,令人惆怅。(汤俊峰译)

【集评】 宋·王明清:“徐干臣伸,三衢人。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尝自制《转调二郎神》之词云:……既成,会开封尹李孝寿来牧吴门。李以严治京兆,号李阎罗。道出郡下,干臣大合乐燕劳之,喻群娼令讴此词,必待其问乃止。娼如戒,歌至三四。李果询之,干臣蹙额云:‘某顷有一侍婢,色艺冠绝。前岁以亡室不容,逐去。今闻在苏州一兵官处,屡遣信欲复来,而今之主公靳之。感慨赋此。词中所叙,多其书中语。今焉适有天幸,公拥麾于彼,不审能为我地否?’李云:‘此甚不难,可无虑也。’既次无锡,宾赞者请受谒次第。李云:‘郡官当至枫桥。’桥距城十里而远。翌日,舣舟其所,官吏上下望风鼓栗。李一阅刺字,忽大怒云:‘都监在法不许出城,乃亦至此,使郡中万一有火道之虞,岂不殆哉!’斥都监下阶,荷校送狱。又数日,取其案牍判奏字。其家震惧求援,宛转哀鸣致恳。李笑云:‘且还徐典乐之妾了来理会。’兵官者解其指,即日承命,然后舍之”(《挥麈录·余话》卷二)。

宋·黄升:“(徐干臣)名伸,三衢人。有《青山乐府》一卷行于世,然多杂周词。惟此一曲(指《转调二郎神》),天下称之”(《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

宋·张侃:“徐干臣侍儿既去,作《转调二郎神》,悉用平日侍儿所道底言语。史志道与干臣善,一见此词,踪迹其所在而归之。使鲁直(黄庭坚)知此,与之同时,‘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之句,无从而发也”(《拙轩词话》)。

清·许昂霄: “此词多说别后情事,起句从‘举头闻鹊喜’翻出”。(《词综偶评》)

清·黄苏:“沈际飞刻《草堂馀》本,题作‘怀去妾’。干臣以太常出知常州,托于去妾以自抒其悃乎?辞意婉曲深致,最耐讽咏。”(《蓼园词选》)

清·王闿运:“妙手偶得之作”(《湘绮楼词选》)。

【总案】 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此词是作者怀念去妾而作。词以纪实的手法,表现出双方别离后沉重的思念之情。词的佳处在于借日常生活细节、人物的动作体态来传达内心的意绪;结构上或写“我”的思念,或写“她”的关切,时而追思“旧日”之情,时而表现目前之感,文情跳跃,曲折深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