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划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 ①东流:旧县名,在今安徽东至县,靠近长江边。东流村:指东流县境内的某村镇。②划(chan忏)地:无端地,平白无故地。云屏:云母作的屏风。③“楼空”二句:苏轼《永遇乐》词写唐代名妓关盼盼事,其中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里用苏词意以抒怀旧之情。④绮陌(qi mo启莫):美丽的街道。纤纤月:喻美人。古人多有用月亮喻美人的,如韦庄《菩萨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又曹组《小重山》:“帘边人似月,月如冰。”纤纤,细长的样子,喻美人身段。有人认为纤纤月喻美人足,也可通。⑤尊前:指筵席上。镜里花难折:镜中之花是一个空幻的形象,这里比喻难以再亲近那人。⑥华发:花白的头发。华,同花。

【译文】 野生的棠梨花啊纷纷凋谢,匆匆地就这样过了清明时节。东风呀,你无缘无故地惊醒了远客的好梦,寒气透过屏风袭上枕头,使我感到心怯。就在此地那幽曲的江岸边,当年分手的情景我还依稀记得:我把马儿拴在垂杨树下,举起酒杯和她依依道别。想不到如今人去楼空,往事只有楼中飞燕能诉说真切。

听说在这美丽街道的东边,不久前她的行踪还有人发觉。有人过路的时候曾经看见,帘儿下她显露身姿,如同纤丽的新月。旧恨恰似一江春水奔流不尽,新愁更象莽莽云山千重万叠。以后恐怕难得在筵席上与她尊酒重逢,就象镜子里的花枝不能攀折。我从愁苦中抬起头来惊问自己:近来添了许多白发,怎么竟不觉得?

【集评】 清·陈廷焯:“起笔愈直愈妙。不减清真,而俊快过之。“旧恨”二句,矫首高歌,淋漓悲壮。悲而壮,是陈其年之祖。”(《云韶集》卷五)

清·谭献:“大踏步出来,与眉山同工异曲。然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则弓刀游侠。‘楼空’二句,当识其俊逸清新兼之故实。”(《谭评词辨》卷二)

近代·梁启超:“此南渡之感”。(《艺蘅馆词选》丙卷引)

近代·俞陛云:“客途遇艳,瞥眼惊鸿,村壁醉题,旧游回首,乃赋此闲情之曲。前四句写景轻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下阕伊人尚在,而陌头重见,托诸行人,笔致便觉虚灵。‘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怜消瘦,而由对面着想,镜里花枝,相见争如不见,老去相如,羞入文君之顾盼。以幼安之健笔,此曲化为绕指柔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这是一首怀人词,大约写于淳熙五年(1178)春天作者乘船东行,路经东流县境之时。作者在此地似乎有过一段恋爱经历。而今旧地重游,景物依旧,而伊人杳杳,不胜今昔之悲,遂有此哀婉清丽,凄恻动人之情词。作品虽然自始至终写的是对情人的怀念,但通篇感情十分怨抑和激烈,故古来不少评论家认为它另有政治寄托。我们认为,无视此词完整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去字穿句凿地寻求其政治寓意,固然迂妄。但仔细品味,作者确实情不自禁地将他南渡十多年的身世之感打入词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