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长安君·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 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王淑文,嫁给工部侍郎张奎,封长安县君。〔万里行〕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奉命赴边界接伴辽使,此诗是出发前写的。

这首抒情诗,既充满了兄妹久别重逢的欢乐之情,又流露出匆匆话别的抑郁感叹。

一、二两句写诗人与妹妹少年离别,多年不见,而今遽然相逢,抚今追昔,不禁令人为之怆然!王安石从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便离开家乡到扬州作幕僚,之后,一直在外居官,宦游各地十六、七年,至嘉祐五年赴宋辽边界接伴辽使前,才与妹妹相逢在一起。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外出奔走,并非不重兄妹情谊而轻别离。十多年的分离,天南地北,由少小而至中年,两鬓霜染,今日始聚,忧喜参半,诗人直抒胸臆,感慨系之,这种真挚感情的流露,亦使读者为之动容。三、四两句写了老兄妹仓促欢聚时的情景。草草准备的并不丰盛的酒菜,却引起了大家极好的兴致,席间欢声笑语,洋溢着至亲骨肉间无拘无束温暖融洽的家庭气氛。饭后围坐在灯前互相诉说着别后的景况:人生道路的坎坷,宦途中的艰难,以及往昔的家长里短,现时的儿女琐事,饱含着世变沧桑的人生感慨,正是“老去相逢”的人特有的心态表现,因而也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骤然的相聚,给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快慰,但又慨叹这聚会的机会无多,五、六句就表达了这种感情。诗人一直没有在京城做官,只在嘉祐三年至五年约三年的时间在京城任三司支度判官和知制诰。而今又奉命去遥远的边界接伴辽使,兄妹又只好分离。所以诗人说:“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诗人此时并不情愿地离别亲人作万里之行,因此,尚未启程,即言归期。“欲问后期何日是?寄出应见雁南征。”只有到北方边境和辽使接洽之后,才能确定归期,那恐怕要等到明年秋雁南飞时可以托信告知归期,流露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在骤然相逢的欢乐之情中又揉进了马上又要分离的淡淡愁丝。诗中“草草”与“昏昏”两个叠字用得妥贴,烘托了气氛,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草草杯盘”并非指准备得草率,态度冷淡,而是表现了兄妹骤然聚会时无瑕整治杯盘,无拘无束、温暖亲切的气氛,“昏昏灯火”,既表现了宾主彻夜长谈、灯油将尽而发出昏昏之光,也表现出兄妹二人互诉衷曲,回首往事,恍如一梦,发出“犹恐相逢是梦中”的感慨,那灯光在他们眼里也变得“昏昏”了。而他们的高堂老母在此后三年便逝世了,今夜的话旧,也许谈到了不能侍奉老母的憾事,在感伤之中愈显得灯光昏昏了。“雁南征”一句则增加了诗歌的悲凉气氛,一般诗人是把雁作为萧瑟之秋的象征;另外又把雁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所谓鸿雁传书,“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刘长卿),王安石也是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对此次与妹分离北上远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