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宋子侯·董娇饶》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宋子侯·董娇饶》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注释】 ①娇饶:即妖娆,妍媚貌。董娇饶疑为当时著名歌姬,唐诗中大多作美女典故用。②请谢:请问。姝子:犹言好姑娘。③挟:持。



【译文】 洛阳东郊大路之旁,桃李盛开蓬勃兴旺。花花相对叶叶相向,互相映衬异彩缤纷。和煦春风东北吹来,花叶摇曳时低时昂。不知谁家年轻姑娘,手提竹篮前来采桑;细手折断桃李嫩枝,飞花零落到处飘扬。“请问您这美丽姑娘,何苦要将我们损伤?”“八九之月时为深秋,天降白露化而为霜。岁暮年尽终会飘落,怎能长久保持芬芳?”“凉秋时节固当凋零,来年春暖再吐馨香。人的盛年一去不返,欢爱之情永远遗忘!”我想唱完这首歌曲,可它实在令人断肠。不如归去酌饮美酒,持瑟登堂聊解忧伤。



【集评】 明·胡应麟:“汉名士若王逸、孔融、高彪、赵壹辈,诗存者皆不工,而不知名若辛延年、宋子侯乐府,妙绝千古,信诗有别材也。”(《诗薮·外编》卷一)

清·王夫之:“敛者固敛,纵者莫非敛势,知敛纵者乃可与言乐理。”(《古诗评选》卷一)

清·毛先舒:“《董娇饶》三段,竟作花与人答问。‘请谢’二句,花问彼姝;‘高秋’四句,彼姝答花;‘秋时’四句,花更嘲彼姝,言人反覆不如花也……‘吾欲竟此曲’四句,作者总结;‘花落何飘飏’以上一段,缓叙作起。深长婉妙,在汉诗亦自绝少。”(《诗辩坻》卷一)

清·朱乾:“士不遇时,追慕盛时也。东都闵时之作,开建安风骨,为曹子建所宗。”(《乐府广序》)

清·李因笃:“借春花好女言欢日无多,劝之取乐及时也。”(《汉诗音注》)

清·王尧衢:“此诗伤盛年之难再,而托兴于折花也。以洛阳之胜地,植桃李之繁华,而当春风披拂之际,花花叶叶,相与安然自得矣。乃一经采桑女之攀折,而花飘落,枝复损伤,故谢彼姝,勿事此摧折可也。”(《古唐诗合解》卷一)

清·陈祚明:“此是乐府常调而笔甚飘逸,六朝《西洲曲》乃从此出。”又:“花花叶叶,古人袭用甚多,不如此篇之妙。下文承此二语作几许摇曳。”又:“此诗转笔甚快。从花花叶叶入春风是一层;跟花叶来折枝是二层;去叶承花请谢是三层;“高秋”是四层,“秋时”是五层,“何时”是六层。本意甚寻常,不过以人老比花落耳,乃作尔许层次阿娜变宕,不可方物。”(《采菽堂古诗选》卷四)

清·沈德潜:“大意以花落比盛年之易逝也。婀娜其枝,无穷摇曳。”(《古诗源》卷二)

清·王寿昌:“何谓丽?曰:美人香草,古人原有托而云,后人不究其旨,遂至流为郑卫之音,如西昆、香奁之类,可谓流荡忘返矣。不知延年之《羽林郎》、子建之《美女篇》、宋子侯之《董娇饶》、繁钦之《定情篇》之类,皆非漫为婉媚以摇动人心,其大旨实在耳。”(《小清华园诗谈》卷上)

清·费锡璜:“《陌上桑》、《董娇娆》,即张、王、李、韩轻艳之祖也。”“《羽林郎》、《董娇娆》、《日出东南隅行》诸诗,情词并丽,意旨殊工,皆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唐之卢、骆、王、岑、钱、刘,皆于此数诗中得力。”(《汉诗总说》)



【总案】 关于本诗主旨,历来注家众说纷纭,或互有联系,或大相径庭。如:一说是寄托士不遇时而追慕盛世之情;一说以花落喻盛年难再,劝及时行乐;一说是女子自伤之词,感叹命不如花,青春消逝,易被抛弃等等。其实,诗歌本是情感阳光的幅射线,在不同的接受者、鉴赏者手中,被构建成新的组合色,导向了不同的方位、层面,带有强烈的主观参与性。若回归到这首诗的本原,可以说它表现了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花叶飘落犹再开放,人生一去永不复返。字里行间,透出浓重的悲忧情感。值得注意的倒是其艺术美:将花拟人,设为问答;笔势纵横自如,婀娜变宕,摇曳多姿,情词并丽,婉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