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别之销魂,悲哉秋之为气〔1〕。人之情也,伤如之何!极野苍茫,白露凉风之八月〔2〕;穷途萧瑟,青山白云之万里〔3〕。奏鸣琴则离鹍别鹤,惊歧路之悲心〔4〕;来胜地则时雨凉风,助他乡之旅思。琴书人物,冀北关西〔5〕。去马归轩,云间日下。
杨学士天璞自然,地灵无对〔6〕。二十八宿禀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两卦〔7〕。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序其文章,玄圃积烟霞之气〔8〕。几神之外,犹是卿云〔9〕;陶铸之余,尚同嵇阮〔10〕。接光仪于促席,直睹明月生天〔11〕;响词辩于中筵,但觉清风满室〔12〕。悠哉天地,含灵有喜愠之容〔13〕;丘也东西,怅望积别离之恨〔14〕。烟霞直视,龙蛇去而泉石空〔15〕;文酒求朋,贤俊散而琴歌断〔16〕。门生饯别,如北海之郡前〔17〕;高士将归,似东都之门外〔18〕。研精麝墨,运思龙章〔19〕,希存宿昔之资,去启相思之咏〔20〕。
【注 释】
〔1〕黯然别之销魂:江淹《别赋》:“黯然清魂者,惟别而己矣。” 悲哉秋之为气:《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2〕白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
〔3〕萧瑟:《楚辞·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白云:《穆天子传》三: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由。道路悠远,山川间之。”
〔4〕《离鹍》:古典调名。 《别鹤》:嵇康《琴赋》:“若离鹍鸣清池。”又:“鹍鸡游。”李善注:“古《相和歌》者有《鹍鸡曲》。”
〔5〕冀北:《英华》作“冀部”,据项本改正。《左传》又:“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关西:《后汉书·杨震传》:“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谓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6〕杨学士:未详。 天璞自然:《世说新语·赏誉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7〕二十八宿:《书·说命中》:孔传:“天有日月、北斗、五星、二十八宿,皆有尊卑相正之法。明王奉顺此道,以立国设都,立君臣上下。” 禀太微之一星:《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坐。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 正义》:部位十五星,在太微中帝坐东北。周之元士,汉之光禄、中散、谏议,此三署郎中。占:欲其大小均耀,光润有常,吉也。 六十四爻:《论衡·正说篇》:“说《易》者皆谓伏羲氏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
〔8〕玄圃:《世说·补文学篇》:“葛稚川目陆平原之文,如玄圃积玉,无非夜光。”
〔9〕卿云:指司马长卿、扬子云。《后汉书·班彪传赞》:“兼丽卿云。”
〔10〕陶铸:《庄子·逍遥游篇》:“是其尘垢粃粮,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嵇阮:指嵇康、阮籍:《世说·言语篇》:周仆射诣王公,既坐,傲然啸。王公曰:“卿欲希嵇阮耶。” 促席:迫近其坐席也。左思《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发。”注:铣曰:“酒将阑,故合并其樽,促近其席。”陶潜《停云》诗:“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11〕直睹:直视。
〔12〕中筵:潘岳《笙赋》:“促中筵,携友生。” 清风:《诗经·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毛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也。”
〔13〕悠哉:《礼记·中庸》:“天地三道,悠也,久也。” 含灵:《晋书·左贵嫔传》:元杨皇后曰:“含灵握文。”
〔14〕丘也东西:《礼记·檀弓》:“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郑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15〕直视:《魏志·崔琰传》:“虯直视,若有所瞋。”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16〕求朋:《易·萃卦》王注:“思援而求朋。” 贤俊散而琴歌断。《汉书·元帝纪》:“延登贤俊。”孔稚圭《北山移文》:“琴歌既断。”
〔17〕“门生”二句:《后汉书·郑玄传》:字康成,北海密人。《世说·文学篇》刘俊注:《郑玄别传》曰:“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余桮,而温克之客,终日无怠。”
〔18〕“高士”二句:《汉书·疏广传》:“广为太傅,兄子受为少傅。在位五岁,广谓受曰:‘今士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志,皆许之。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 注:苏林曰:“长安东郭门也。”
〔19〕研精麝墨:《初学记》二十一:韦仲将《墨方》曰:“含墨法,以真珠一两,麝香半两,皆细后,都合下铁臼中,三万杵,杵多愈益,不得过二月九月。” 运思龙章:傅玄《客难》:“振笔若天文,运思若迴云。”《庄子·天运篇》:“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
〔20〕宿昔:希存宿昔之资:古辞《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广雅》:“昔,夜也。” 相思之咏;李陵《与苏武书》:“行人难久留,名言长相思。”
【赏 析】
王勃写此文,显然受江淹《别赋》的影响,用辞亦有相同之处,例如“黯然别之销魂”。作者在此文开头处即渲染离别的气氛,描绘凄凉秋景,实有黯然销魂之势,从而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接下去写杨学士的人品与才学,赞誉有加,结尾处写离别的伤感,黯然销魂。文章情感真实,颇为感人。作为骈文,不局限在四六句,而七字句增多,此乃王勃文章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