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研究《卜算子》

毛泽东诗词研究《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原词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创作背景】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接连三次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古人写梅的诗篇。第一次是上午六点,信中说:“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田家英很快找来了林逋的诗文集。毛泽东翻阅后,于八点半第二次写信给田:“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更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信送出后不久,毛泽东又第三次写信给田:“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当天,毛泽东终于得到了他要找的这首诗,即挥毫作书曰:“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

约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较为集中地读了一些古人咏梅的诗词,其中包括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卜算子·咏梅》。12月,他用陆词原调、原题,创作了这首襟怀宽广、境界高远、意趣与陆游原唱大相径庭的绝妙好词。当时他在广州,正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作准备。

词中借咏梅花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坚持原则的中国共产党写照,时代背景参见前《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篇同栏所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有关论述。



【注释】

〔小序〕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父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南宋高宗时,以门荫入仕。曾参加进士考试,成绩优异,但被奸相秦桧黜落。秦桧死后,始任差遣。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累迁至秘书监、宝谟阁待制,封渭南伯。他一生为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失地而呼号奔走,但屡遭当政者的压制,壮志未酬,含恨而死。他以诗名家,创作甚丰,今存九千余首,多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政治热情,风格雄浑悲壮。亦工词。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反其意而用之,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九《王黄州》引宋严有翼《艺苑雌黄》曰:“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这是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用典之法。而本篇所云,则是指用与陆词相同的词调、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但立意与之相反。

〔风雨二句〕风雨送春归,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曰:“不知风雨卷春归。”辛弃疾《谒金门》词曰:“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宋陈德武《蝶恋花·送春》词曰:“风雨相催,断送春归去。”《京本通俗小说》卷一○《碾玉观音》上:“……王荆公(王安石)看见花瓣儿片片风吹下地来。原来这春归去,是东风断送的。有诗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苏东坡道不是东风断送春归去,是春雨断送春归去,有诗道:‘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按此是唐人王驾《雨晴》诗,话本小说作者误作苏轼诗。)这两句喻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已是句〕悬崖百丈冰,《太平御览》卷六八《地部》三三《冰》引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曰:“北方有冰……厚百丈。”唐代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诗曰:“阑干阴崖千丈冰。”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曰:“翰海阑干百丈冰。”

〔犹有句〕犹有,仍有。俏,俊美。以上二句喻言尽管目前国际上的政治气候十分严酷,但我中国共产党仍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犹如那冰天雪地之中迎春怒放的一枝红梅。

〔俏也句〕不争春,清叶申芗《霜天晓角·梅花》词曰:“开向百花头上,又岂为、占春忙?”

〔只把句〕宋欧阳修《蝶恋花》词曰:“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陈亮《梅花》诗曰:“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待到句〕山花烂漫,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三首其三曰:“春花不愁不烂漫。”韩愈《山石》诗曰:“山红涧碧纷烂漫。”

〔她在句〕她,指梅花。按当时赫鲁晓夫集团攻击我中国共产党与他们争夺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以上四句,为此而发,喻言我们党的一切作为,都只是为了向全世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毫无争权夺利的企图;唤起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组织,团结战斗,共享胜利的成果,是我们的最大的快慰。



【押韵格式】

本篇守谱押用同一部仄声韵,韵脚分别是“到”、“俏”、“报”、“笑”。



【修改情况】

本篇未定稿,上片末句作“独有花枝俏”,下片首句作“梅亦不争春”,末句作“她在傍边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上首次公开发表时,已改定为现在这样。

【陆游原词注释】

〔题〕陆游这首词是借咏梅来表现自己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正直而受到排斥的士大夫的孤芳自赏的情怀。词中之梅,是他的人格的化身。

〔驿外句〕驿,古时候官办的客站,供递送公文的差人和来往的官员暂住、换马之用。

〔寂寞句〕开无主,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曰:“桃花一簇开无主。”唐李群玉《山驿梅花》诗曰:“生在幽崖独无主。”

〔更著句〕更著,更值。著,即“着”。以上四句是说,在偏僻的驿站外,荒凉的断桥边,一株梅花寂寞地开放着,她野生野长,没有人栽培,没有人护理,没有人爱怜、欣赏。在苍茫暮色中,她独自咀嚼着愁苦,已经够辛酸的了,却偏更遭到风雨的摧残!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词人一生的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

〔无意句〕苦,程度副词,“竭力”的意思。争春,喻指争夺君王的宠信。

〔一任句〕一任,听凭、任随。群芳妒,宋扬无咎《蓦山溪·和婺州晏倅酴醿》词日:“天姿雅素,不管群芳妒。”喻指朝中群小的嫉恨。

〔零落句〕零落,凋谢坠落。碾作尘,宋王安石《北陂杏花》诗曰:“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只有句〕如故,和过去一样。以上四句是说,那梅花本来无心与百花争夺春光,因此,任凭她们嫉妒而毫不在意。她的花瓣将随着风雨飘零,化为泥土并被过往的车轮碾作尘埃,惟有她那清幽的香气永不改变。前两句写照了词人不屑于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品格;后两句正凸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鉴赏】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诗:“独立风前惟索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这昭示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诵。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原词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面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辞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寒气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之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现出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词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看,词人如此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其时适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又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道:“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把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兀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忌,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光彩,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梅花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重彩浓墨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意境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