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研究《浣溪沙》

毛泽东诗词研究《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年十月

一九五○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附: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原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云。



【创作背景】

1950年10月1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一周岁诞辰。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我人民解放军追歼了残余的国民党军130万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及少数海岛以外的全部国土;剿灭了国民党土匪武装近百万人,初步稳定了新解放区的社会秩序;我人民政府先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在华资产,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通过和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彻底埋葬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变革,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翻了身的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消除长期以来反动统治阶级所制造的民族仇恨和民族隔阂,紧密地聚拢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积极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全国呈现出一片空前的团结、兴旺的景象。

是年10月3日晚,来北京参加首次国庆盛典的各少数民族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集会,向中央人民政府,向毛泽东暨党和国家、人民解放军的其他领导人献礼、献旗,表达各族人民对党、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和崇敬。献礼仪式结束后,各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观看演出时,柳亚子正好坐在毛泽东的前排。毛泽东高兴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首,呈送毛泽东,第二天,毛泽东用毛笔在宣纸上手书了这首和词,报赠柳亚子。柳亚子得词后视为珍宝,特地将它装裱起来,配上镜框,挂在客厅里,供友人观瞻。



【注释】

[小序]观剧,看戏。这里泛指观看文艺演出。因,因此,于是。步其韵,参见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篇诗题注文。奉和,和他人诗词时习用的带有尊敬意味的说明语,犹言“敬和”。

〔长夜句〕本句倒装,正常语序是“赤县长夜天难明”。赤县,《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列传》记述战国时齐人驺衍语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长夜,喻指旧社会的黑暗,不见天日。明,亮,用如动词。

〔百年句〕百年魔怪,喻指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百多年间,在中国大地上横行作恶的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和官僚资本主义者。舞翩跹,轻快飞扬地舞蹈,喻指狂欢肆虐。语本晋代左思《蜀都赋》曰:“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人民句〕人民五亿,新中国建立以前,全国人口号称四亿五千万,言“五亿”,是举其整数。不团圆,是说一百多年来反动势力制造民族分裂,汉族与各兄弟民族不得团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新、旧军阀不断割据,各地区人民不得团圆;战乱频繁,灾害迭起,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家庭不得团圆。

〔一唱句〕本句倒装,正常语序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盖化用唐代李贺《致酒行》诗:“雄鸡一声天下白。”白,用如动词,指天亮。全句喻指旧中国的长夜终于结束,新中国的黎明已经来临。

〔万方句〕万方,泛指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乐奏,音乐演奏。当晚演出不止音乐,尚有歌舞,这里举此一端,以概其余。于阗,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带。西汉时内附于中央王朝。北宋时被回鹘兼并。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全句以各兄弟民族的音乐歌舞同台演出一事,显示新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诗人句〕诗人,兼指自己和柳亚子。兴会,兴致。无前,前所未有。



【押韵格式】

本篇守谱押用同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天”、“跹”、“圆”、“阗”、“前”。



【修改情况】

本篇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首次公开发表时,没有词题,且下片第二句误排为“万方奏乐有于阗”。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仍其误。毛泽东1958年12月21日批注道:“这里误置为‘奏乐’,应改。”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时,这一排版错误得到了改正,词题也是这次由作者补出的。又,毛泽东手书此词墨迹,正文后书作“和柳先生词一首”。



【柳亚子原词注释】

〔小序〕怀仁堂,在北京中南海。原名仪鸾殿,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所毁。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建,改用今名。延边,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填,作词。词调各有一定的字数、句度和音律,作者按词谱填入字句,故曰填词。是阕,这首词。是,此。阕,本义是乐曲停止。引申之,一曲称一阕。词本是配乐可歌的,故一首亦称一阕。用,以。纪,纪录。云尔,文言句尾语气助辞,无实义。

〔火树句〕火树银花,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本是咏元宵节之语,词人用来形容国庆节夜灯火辉煌的景象。不夜天,谓灯火通明,恍若白昼。

〔歌声句〕唱彻,唱尽、唱遍。月儿圆,这是双关语,既实指节目中的《圆月》一歌,又喻指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不是句〕一人,《尚书·商书·太甲下》曰:“一人元良,万邦以贞。”旧题汉孔安国传曰:“一人,天子。”这里借指国家元首,即毛泽东。能,善于。

〔那容句〕那,同“哪”。容,许。百族,本义是指各色人等,这里借以泛指众民族。骈阗,形容聚集。以上二句是说,若非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哪能有今天各民族兄弟姊妹欢聚一堂的大团结局面?

〔良宵句〕良宵盛会,唐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诗曰:“良宵清净方高会。”元周伯琦《诈马行》诗曰:“良辰盛会喜云从。”这句是说,如此良宵盛会,为前所未有,实在可喜。

〔原注〕哈萨克族,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云,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鉴赏】

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概括力,纵观古今,气势峥嵘。诗人从晚会的舞台联想到旧中国的政治舞台,用艺术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几千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回忆旧社会的黑暗,愈衬出新社会的光明,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词的上片写新中国成立之前各民族人民的苦难生活。第一句,用象征手法,先总括旧中国的社会面貌——“长夜难明赤县天”。柳亚子原词,是从节日的“不夜天”景象写起的。这里步其“天”字韵,却避开眼前光辉灿烂的节日,先把读者引到对过去黑暗岁月的回忆中去。“长夜难明”四字,既强调了中国灾难的深重,又暗示了革命胜利之不易,满腔激愤,凝于笔端。以“长夜”来形容中国漫长的苦难史,情景兼得。“赤县天”一笔,说明中国普天下都是如此,寄意遥远,扣人心弦。

第二、三句,再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上形容展开。“百年魔怪舞翩跹”,承“长夜”而来,喻写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者、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勾结在一起,把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舞翩跹”三字,揭露和讽刺达到高度的统一。“翩跹”本来是一个美词,柳亚子先生原词是用来形容晚会歌舞的美妙动人的。毛泽东的和词却转用来写“百年魔怪”,也即各种反动势力在旧中国的大地上张牙舞爪、得意忘形之状。群魔只有在黑夜中才能横行无忌、为所欲为,此处说它们翩跹欢舞长达“百年”之久,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赤县天”的“长夜难明”。第三句,则从“赤县天”带出,直说旧中国各族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必然要沦于被剥削、被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不团圆”三字,通俗易懂而涵义丰富,贴切地概括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痛境遇和国家混乱、民族分裂的政治局面。上片三句只二十一个字,却勾画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义愤填膺的历史图画,高度概括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痛史。

与上片的暗淡色调不同,下片椽笔一挥,词情陡变,写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派光明欢乐的景象。“一唱雄鸡天下白”,起七字点化唐人诗句,承前启后,精警绝伦。此句由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句化出,但意境却有天壤之别。李贺诗是写个人怀才不遇的幽愤。而毛泽东化用此句,却是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从“长夜难明”的岁月中获得翻身解放,迎来了阳光普照的新时代。这完全改变了李贺诗中所表现的个人失意的感情,转为对革命胜利的赞颂。化旧句表新意,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郭沫若将此称之为“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的点化”,“这里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一唱雄鸡天下白》)。凡上下两片的词,无论是长调还是小令,历来都很重视过片(也称过变),即上下片转换处。“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意脉不断”(宋张炎《词源》)。这首小令过变甚妙,既关合全词首句“长夜难明赤县天”,又关合第二句“百年魔怪舞翩跹”。因为雄鸡一声长鸣,标志着漫漫“长夜”的结束,引来了晴光熹微的黎明,魔怪之类自然也就销形匿迹。这里的“一唱”,意气昂扬奔放,声调高亢激越,全篇精神一振。

接下去的二句,一笔两到,不但回笔描写了国庆歌舞晚会的热烈场面,而且形象地展示了新中国统一、各民族大团圆的热气腾腾的政治局面。“万方乐奏有于阗”一句,承“天下白”展开,写的是舞台上各族演员载歌载舞的情景。实际上,这也是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团结奋进、凯歌高奏的艺术缩影。词中特别指出“有于阗”,是因为柳亚子先生词里有“歌声唱彻月儿圆”,这是指新疆文工团演出的《圆月》歌舞。诗人借“于阗”来概括国内各民族,显示民族大团结。“阗”字是一个极难押的“险”韵,毛泽东以“于阗”对柳亚子先生的“骈阗”,不仅表现了他机智的诗才,也说明他具有中国古代文化、地理沿革和民族风情的丰富知识,所以才能写得这样天然工致,恰到好处。“诗人兴会更无前”一句,再从“万方”逗出,写观众席上诗人兴高采烈、赋诗填词的情景。这里的“诗人”既指柳亚子先生,也可以理解为包含词作者自己,还可以泛指所有新中国的诗人和文艺工作者。两句结韵,台上台下,其乐融融,场面壮伟,充满着团结向上的气氛、鼓舞人心的力量。

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的两首《浣溪沙》,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柳词诗意浓郁、欢快轻捷;毛词激昂沉雄、佳句迭出。两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但无用讳言,将柳词与毛泽东的和作加以比较,便会感到原唱“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从内容上,柳词生动地描绘了国庆晚会歌舞欢腾的景象,记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歌颂了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但他所写的范围仅仅局限在晚会的场面。而毛词则不然,上、下两片,一旧一新,一暗一明,写出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历史内容的高度概括力使之较柳词更为精健沉雄。小序中虽明言这是“观剧”之作,却不胶着于“观剧”,而是由眼前的歌舞欢腾联想到“长夜难明”的旧中国,由文艺舞台联想到历史舞台,又将历史的演变画面用诗的形象展现出来。细勘全篇,词意曲折层进,而又互相映照,工于描写,形象生动,其本身即富于戏剧性,使人读之如同置身人生历史大舞台,观赏新旧巨变之活剧。真不愧是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