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方回·雨夜雪意》原文赏析

古诗《方回·雨夜雪意》原文赏析

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此诗着意刻画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的感情活动。

首联“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描写雨歇风啸的夜景。萧骚,象声词,形容雨声。唐罗隐《经耒阳杜工部墓诗》有“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之句,此处与 “汹涌”相对应,形容雨声之大。这两句意思是说: 凛冽的寒风依然汹涌呼啸,如激烈的战场上的阵阵呐喊; 喧杂的暴雨声已渐渐歇息,只有淅沥的残雨,随风飞洒。这两句虽以写景为主,但“如”、“欲”这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虚词又包含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寒夜里,大雨虽然已经停息了,但狂风呼呼,却依然会给人带来几分烦躁和不安,冬夜的寒气使诗人想起了大雪。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诗人猜想,那远处的山峰上也许有雪吧,不然这风雨之夜怎么如此寒冷难熬呢?这两句似从唐人祖咏“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化出,但是一个倒装结构,诗人有意将“有雪”前置,强调自己的心理感受,照应标题之“雪意”。“半夜不胜寒”则由景写到人,开启下联: “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煎熬着,无人相伴,只有一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在昏暗的灯光中,诗人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银海,形容满地白雪,犹如以银为海,诗人希望自己清晓起来,看到不再是凄风苦雨,而是一派风停雨歇、银装素裹的壮丽美景: 到处是如银的房子,如银的树木,还有那银山般的 “遥峰”。诗人在幻想中构造了这样一个清旷而素洁的意境。“雪意”洗净了诗人心中的烦躁和不安,而且还淡化了他在寒夜的痛苦。

全诗由诗人的心理活动带动景物描写,首先从雨夜的狂风细雨起笔,然后转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最后抒发自己对纯净的雪景的向往,情景交融,含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