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黄景仁·安庆客舍》原文赏析

古诗《黄景仁·安庆客舍》原文赏析

月斜东壁影虚龛,枕簟清秋梦正酣。一样梦醒听络纬,今宵江北昨江南。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夏,仲则随安徽学政朱筠,历游黄山、九华之胜。入秋,又 “随学使历徽州、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凤阳” (黄逸之 《黄仲则年谱》)。此诗就是这年秋天在安庆 (今安徽安庆市) 客舍中所作。

诗从客舍的夜间环境写起。“月斜东壁” 四字,暗示月已偏西,天色将曙。“龛”,指供奉佛像的木椟或石室。月光斜照着空寂的佛龛,可见客舍是何等寂静与孤凄,这种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诗人旅怀之凄清。

时值深秋,枕簟 (簟,指竹席) 清凉,本该早就酣然入梦。然而,对于漂泊异乡,行踪不定的仲则来说,秋夜的一切细微之物都会成为牵愁惹恨的东西。那深宵的明月,幽光冷冷,照得他彻夜不眠; 那窗外的络纬,如泣如诉,更使他愁绪满怀……

“络纬”,是一种虫的名字,又名 “莎鸡”,俗称 “络丝娘”。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络纬”似乎是一种献愁供恨的秋虫,例如: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周密 《西塍秋日即事》); “谁遣缫车彻夜鸣,频催云锦织当成。送来枕上萦诗思,听向床头系旅情” (利登《络纬》) ……仲则本来就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现在又独宿在凄清的客舍之中,听到这如泣如诉的络纬的鸣声,怎能不引起他无边的哀愁呢?

“一样梦醒听络纬,今宵江北昨江南”,这两句诗细腻地写出了行踪已易而虫声依旧的独特感受; 今宵江北而昨夜江南,可见仲则之行踪不定; 今宵与昨夜听到的络纬声毫无二致,可见忧愁是无处不在。这样描写,就把仲则的羁怀旅愁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宋代蒋捷有一首《虞美人》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就其表现手法来看,与仲则似乎相同,但细加辨味,便可发现二者的区别。蒋捷之词通过 “听雨”这一相同的动作,写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同心情,抒发的是不胜今昔之感; 而仲则之诗则是通过“听络纬”这一相同之事,写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相同心情,表现的是寂寞的无处不在和愁绪的无时不有。

此外,这首诗三、四两句的句式也很别致:第三句的句首用“一样”作为提示语,第四句则述说两种相对或相反的情况。这种句式,在古诗中时有所见,如“一样玉壶传漏点,南宫夜短北宫长”(张泰《汉宫词》)、“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白居易《观游鱼》)、“一种尊前沉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刘绩《听胡琴》)……但相比之下,似乎都不及仲则那两句来得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