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孙承宗·渔家》原文赏析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自从柳宗元写出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后,画家们常常以渔翁入画,而形象大都不出柳诗所写的范畴。如五代赵干有《江行初雪图卷》、宋代王诜有《渔村小雪图卷》、明代朱端有《钓雪图轴》等,即著名的画例。因为柳宗元诗本身就是寓言身世之作,并不客观反映渔民一般的生活情况,所以 “寒江钓雪图”也大都反映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并不反映渔民苦乐。孙承宗这篇论画之作便是有感而发,批评文人画中脱离现实的倾向。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两句勾勒了一幅很现实的渔家冬景。因为地冻天寒,渔民为生计很早就起身撑船,手指僵直,提篙很费劲,不得不频频向手心呵气取暖。侵晓的残月,将余晖洒了一船,明晃晃的。仔细一看,原来船身已覆盖了一层雪,出于脚踏缘故,已经斑驳模糊了。这幅图景很典型,可以窥斑见豹,反映出渔民的辛苦。它本身也饶有画意。背景仍是 “江雪”,人物仍是 “渔翁”,但趣味完全不同。可以想象,如果某位画家照孙承宗的构思画一幅 “江雪”什么的,准不错。可偏编没有这样做,其原因何在呢?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这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作家的思想生活与渔家隔膜。由于不深入生活,他们也就不了解渔民的思想感情。和古代田园诗人常犯的毛病一样,用自己的主观情趣取代对象实际具有的情感,就像鲁迅在 《风波》中讽刺的,明明是很清苦忙碌的农村图景,“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 ‘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啊!’”一是作家在艺术上的偷懒,照抄前人的构思,实际上成为一种投机取巧。柳宗元 《江雪》以寓言为象征,写个人孤傲的品格,实在不坏。第一个想到要将他的诗意作成画卷的,也不坏。但如果天长日久,你画我也画,最后必然陈陈相因,如同印版。这就必然导致艺术上的衰落。
以上两种弊端,都是艺术创作的致命弱点。拯之只有一法,深入生活,改造思想,更新艺术——“应解渔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