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袁凯·淮西夜坐》原文赏析

古诗《袁凯·淮西夜坐》原文赏析

萧萧风雨满关河,酒尽西楼听雁过。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悲秋是我国古代士大夫的典型情绪。“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九辩》是悲秋的最早也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它不但敏锐地把握和准确表现了深秋景色,还以悲凉秋景作为衬托,抒写了才智之士怀才不遇、客居失意的落魄感伤情怀。“坎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这些动人的诗句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深切共鸣,这首诗正是写深秋客居的悲怆之情的。淮西,淮河北岸一带的习称。

开头两句写景、叙事,烘托气氛。西楼,本泛指宴饮场所,晏几道《蝶恋花》写道:“醉别西楼醒不记。”《隋书·天文志》称: “日……行西陆谓之秋”,这里暗中关合秋景,暗示悲秋之意。深秋之时,淫雨绵绵,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夜阑酒尽,西楼听雁,这是多么悲凉的情景。风雨已属不堪,酒尽倍增凄寂,过往的大雁更触发了人心中郁结的乡愁,层层翻进,加倍渲染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冷落,从而逼出下文。

上面两句写秋夜酒尽西楼的所见所闻,第三句转而写所感,但诗人并不在字面上诉说自身愁苦,“行人头尽白”的意象,即已将一切的悲欢,喟叹尽纳其中,“头尽白”本为实写,着“莫怪”使之虚化,以劝慰口吻出之,强自宽解,含蓄深永。

末句为全诗之眼,全诗本以“悲”一以贯之,这里即明白点出一切愁怨的根源全在于身居异乡。时逢深秋,故而触景伤情,夜不能寐。从诗题的“夜坐”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停灯问晓,抱影无眠”之夜。在这样的夜晚,今昔悲欢,万千思绪一齐涌上心头,它剪不断、理还乱,无可排解,难以言说。以“异乡秋色不胜多”作结,情景相激,正有无限深长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