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酒泉子》原文与赏析

《唐代民歌·酒泉子》原文与赏析

红耳薄寒,摇头弄耳摆金辔。曾经数阵战场宽,用势却还边。入阵之时,汗流似血,齐喊一声而呼歇。但则收阵卷旗旛,汗散卸金鞍。

这首歌辞是咏马之作,歌咏战马屡上战场屡尽其力。

首句是写马的外部特征与姿态。唐人以 “红耳”称马者居多,如张祜《爱妾换马》:“休怜柳叶双眉翠,却爱桃花两耳红。”朱全忠赠蜀王建礼物单,列 “红耳叱驋马一匹”。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后, 附七绝十九首, 有云: “玉蹄红耳槽头时, 餧饲直教称体肥。”可见, 唐人对“红耳”的偏爱。称马为“红耳”,一是此马外形俊美,二是深得主人喜爱。这里称之为 “红耳”,主要是马在战场上表现突出,身手不凡,深得赞赏。“薄寒”一说“发汗”,一说“薄寒”是山名,马以山为名。“摇头弄耳摆金辔”是说马很有灵性,摇头弄耳,左顾右盼,摆弄着金色的缰绳。这一“摇头”、一“弄耳”、一“摆金辔”等一连串的动作就把马的基本特性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仿佛真有一匹“红耳薄寒”活生生立在欣赏者面前,欣赏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一举一动。起句把马完全写活了。这为以下写马战场上的骄姿奠定基础。

“曾经数阵战场宽,用势却还边”,是说马曾经多次身临战场,等从战场凯旋,再无战事,便返回边疆戍边待用。古时双方对战,主要是骑马,这一需战术高明,二需战马优良。所以选一匹好的战马征战沙场,对将士来说,便尤为重要。一旦他们选好战马,便精心喂养照料,使之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其优势。

辞的下片便写在战场上人马通力合作,大胜而归。“入阵之时,汗流似血,齐喊一声而呼歇”,在这里,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战马的咆哮,哪里是将士的呐喊,人喊马嘶成一片。战马冲入敌阵,和将士们一同进入紧张状态,将士们大汗淋漓,战马也汗流浃背,战马与将士都英勇,也都善战,都有一股锐气,有不胜誓不归的胆量。一鼓作气,齐喊一声,奋勇杀敌。辞中虽然没有写对战双方如何拼杀,场面如何激烈,但是下片的首句却从侧面烘托出战争上是如此火爆。它渲染一种战场的气氛是通过写人马的状态来表现的,“汗流似血”只四个字便胜似一切对战场的精描细刻,侧面的烘托往往比正面的切入更容易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但则收阵卷旗旛,汗散卸金鞍”,是写战后之情景。等到收阵卷起战旗凯旋时,卸下马的金色的鞍子,却也热汗直流。在多次征战中,马确实立下了 “汗马”功劳。

此词写得很有气势,既让读者领略到激烈的对战场面,又使读者感受到战马的勃勃英姿。此外,此辞很注重详略,在写马动作时,连用三个细节动用,使马很招人喜爱;而当写马上战场时,便只用 “汗流似血”形容,可谓一字千金,这样写张弛相间,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