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送女》原文与赏析
汝年十八去从夫,数语丁宁要听吾。常把弟兄看妯娌,还同父母敬翁姑。层层亲眷原非泛,薄薄妆奁胜似无。一个人家好媳妇,千金难买这称呼。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诗,反映了旧时对好媳妇的要求,值得一读。袁洁《蠡庄诗话》云: “诗有逾真逾妙者,同里俞载赓孝廉钦,少年婚娶时,其外舅某翁送女诗云云。”其鲜明特点确为“逾真逾妙”,出语真切,虽平直素朴,却意挚情深。
“汝年十八去从夫,数语丁宁要听吾。”表露了为人父者对女儿的真切期待。从夫,旧礼教规范,即要求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人为社会主体,妇女居于屈从地位。“要听吾”三字最动情,说明平时此老不是严父,还容得女儿娇纵,但面临出嫁大事,女儿要归属他姓,既去别人家作媳妇,比不得自家事事优容,所以有此切嘱。
“常把兄弟看妯娌,还同父母敬翁姑。”是嘱咐女儿要把夫家的亲属,当成自己娘家的亲人,不要有去外人家的感觉,要把夫家当成自家。“妯娌”,兄弟媳妇间的相互称呼,“常把兄弟看妯娌”,即把各个妯娌要看得如同兄弟本人一样亲近。“翁姑”,即公公和婆婆,是儿媳对丈夫父母的称呼,“还同父母敬翁姑”,即把丈夫的父母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尊敬。实际上,嫁出门的女儿已是外人家的人,按旧时观念,已不再属于娘家,不像现今女儿也和兄弟一样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因此,让女儿把夫家亲属当自家亲人,是很有必要的。
“层层亲眷原非泛,薄薄妆奁胜似无。”承上联,再次强调能结为姻亲,同男方家许多亲属相认,原非偶然之事,实有特定缘分,因此不该看淡,而应十分重视。“薄薄妆奁胜似无”,含有自责意,略谓女儿出嫁到夫门,本该多给些陪嫁物,可是能力有限,只好以 “胜似无”作解,请女儿与夫家原谅了。除非富豪之家炫耀,一般嫁女之家妆奁难得丰厚,好在中国习俗不强调女方嫁妆,而强调男方彩礼,有因彩礼不足婚姻破裂者,少有因妆奁不丰夫妻分张者,不像西方往往是男穷女富,男方靠女方的嫁妆来发家致富。印度虽属东方,但在婚俗上却从西方,许多妇女常因嫁妆不丰遭夫家歧视乃至残害,这在中国来说实属 “天方夜谈”。虽则如此,父亲对女儿的安慰饱含深情,颇为动人。
“一个人家好媳妇,千金难买这称呼。”是父亲对女儿的衷心祝愿,愿女儿体现妇德,受到夫家的好评。“好媳妇”者,固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但时至今日,做“好媳妇”的要求似也不算过分。许多妇女在事业上是强人,仍认为自己能做 “贤妻良母”,有女人的美德。这有什么不好呢?父母希望子女合于社会规范实乃出于真情。
总之,此诗真切地表白了父亲对出嫁女儿的期待,饱含真情,很可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