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放榜诗》原文与赏析
乞儿还有大通年,三十三人碗杖全。薛庶准前骑瘦马,范酂依旧盖番毡。
放榜,即发榜,科举时公布考试录取者名单。《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二于诗题下注云:“太和八年放榜,进士多贫士。”可知本诗是写唐文宗李昂太和八年 (公元835年),科举考试及第的进士贫困的情况。
诗写科举进士仕途不遇,命运不佳。首句 “乞儿还有大通年”,是说乞丐还能遇到好的年头。言外之意,科举进士还不如乞丐。“大通”,即亨通,是顺利无阻碍之意。次句 “三十三人碗杖全”,承首句乞儿而言,是说科举进士三十三人像乞丐一样,讨饭的碗和拐杖都齐全。
后两句为第二层次,承第一层次进士的不幸遭遇,进而叙述进士的具体情状。其中 “薛庶”、“范酂”,似是同时及第的三十三人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薛庶准前骑瘦马”,是说薛庶还像从前一样骑着消瘦的马。“范酂依旧盖番毡”,是说范酂仍然盖着破旧的毛毡。这句极写进士遭际的可悲。
唐代诸科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进士是入仕的首选。进士及第,就意味着做官。一旦做官,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就会完全改变,策肥马,衣轻裘,食佳肴,盖锦衾,在封建时代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今却依旧骑瘦马,盖毛毡,足见进士的可悲遭遇。而这可悲遭遇,却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为争权夺势,勾心斗角,社会混乱所造成的,从而控诉了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的罪恶,抨击了社会黑暗,官场污浊。
这是一首叙事诗,从叙事中寓愤慨之情。如果说前两句是笼统概括地叙写进士的遭遇不如乞丐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具体指实地叙写 “骑瘦马”、“盖番毡”的悲惨处境。
作者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叙写,以薛庶“骑瘦马”、范酂“盖番毡”的窘困情状,让读者想见他们整个处境的悲惨,并由处境的悲惨想见其心境的悲凉。诗人且以乞儿与之作比,更发人联想。语言朴实,叙事简括,含义深刻,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