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陟岵》原文与赏析

《先秦民歌·陟岵》原文与赏析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 “嗟!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 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 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 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 “嗟! 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 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行役思亲之诗。诗分三章,反复抒发征夫思念家人之情。

第一章“陟彼岵兮,瞻望父兮”两句,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叙述服劳役的征人长期服役在外,远离家乡,久久不归,思念亲人,于是登上山顶,远望父亲,以寄幽思。“父曰”以下,征人想象父亲也在思念自己。五句是说:“唉!我儿在外服劳役,从早到晚不得休息。希望你好好保重啊!还是早点回来,不要老留在外边。”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章法相同,只是更换了想念的人和想象中思念的人对他的思念。第二章“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两句是写征人登上光秃秃的山顶,远望家里的母亲。继而想象母亲在说: “嗟! 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 犹来无弃!”季,排行最后的儿子,即少子。

第三章“陟彼冈兮,瞻彼兄兮。” 冈,山冈。必偕,偕同劳作。

诗三章,每章都以征人陟彼岵、屺、冈开其端,瞻彼父、母、兄。登高是为了远望,远望是为了寄托思念亲人之情。然而征人“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内心伤痛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作者并不直接写他的伤痛,反而从征人想象中的父、母、兄对他的思念、关切、嘱咐与期盼来表达他的思念与哀伤。这不仅带出了征人与亲人的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他在家中的地位,使人感到倍加亲切,而且感叹系之,颇含深情。其父嗟叹儿子行役在外,日夜不能休息;其母嗟叹小儿子行役在外,日夜不能睡觉;其兄嗟叹弟弟行役在外,日夜偕同劳作。其中尤其是他母亲呼叹“予季”(我的小儿子),更使人浮想联翩。朱熹说:“季,少子也。尤怜爱少子者,妇人之情也。”于此,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母爱子、思子之情溢于言表。家人对征人思之深、爱之切,正是征人对家人思之深、念之切的反映。征人在想象中代他人说话而抒自己思念之情的写作方法,使征人思亲之情表达得更为凄婉动人,起到了增强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人越是写征人思亲之情切,也就越发对统治者无止境的劳役,给人民带来家人离散的痛苦揭露得越深,从而对统治者残酷的奴役进行了控拆。

诗三章,基本上也是采用了重章的写法,但又不是简单地重复,而在感情上却是逐渐加深。诸如父曰:“犹来无止”,是说还是回来吧,不要老留在外边。母曰: “犹来无弃”,是说还是回来吧,不要弃家不归。兄曰: “犹来无死”,是说还是回来吧,不要死在外边。由止而弃,又由弃而死,情绪一个比一个低沉,一个比一个哀伤凄惨,逐一把思念之情推向极致。足见诗人是颇费构思安排之功的。

本诗还有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的特点。三章的开头两句叙征人陟彼岵、屺、冈,瞻望父、母、兄是实写;二句以下,父曰、母曰、兄曰云云,则是征人想象中的虚写。一虚一实,感情贯通,交融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