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的景儿雨绵绵》原文|赏析

秋来的景儿雨绵绵,

雨绵绵,

闷掩香闺夜又阑。

一丝丝随着风儿散,

响碎梧桐好梦难,

响碎梧桐好梦难。

——清·无名氏辑《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

这是一首描写少女对青春的苦闷和憧憬的情歌。

以秋夜梧桐雨来抒发相思之情,这是我国文学艺术作品中惯用的传统手法。为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杂剧第四折有支曲词: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传奇第45出中,也有一支类似的曲词:

【江神子】(别体)我只道谁惊残梦飘,原来是乱雨萧萧。恨杀他枕边不肯相饶,声声点点到塞梢,只待把泼梧桐锯倒。

上述两支曲词皆是以梧桐雨惊破残梦,来抒写唐明皇对死去的杨贵妃的相思之情的,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强烈、外露、专横、残暴,它打上了封建帝王的烙印。而在这首民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却极为深沉、含蓄、温柔、细腻。它是“香闺”中的少女之情,所谓“闷掩香闺夜又阑,一丝丝随着风飘散”。阑,即夜晚。一丝丝,既是指“雨绵绵”的雨丝,又是“一思思”的谐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少女闷闷地掩着房门,独自在闺房之中思绪联翩,如同雨丝一样随着风儿散落。它飘落在梧桐树叶上,发出点点滴滴的响碎声,使诗人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以致想到梦境中去寻求自己美好的理想,却只能落得个“好梦难”的慨叹。

艺术方式是为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这首民歌所采用的深沉、含蓄的表达方式,是跟它所要反映的少女的思春之情完全协调的。谁说民歌的艺术风格特色总是粗犷、浅露的呢?这首民歌不是就显得如绵绵细雨一样温情脉脉、含而不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