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庵门八字开,尼姑堂内望夫来。
大殿改作相思阁,钟搂权作望夫台。
去年当家怀六甲,新来徒弟又种胎。
幸亏后面有块三宝地,
不知埋了多少小婴孩,早早另投胎!
——清·华广生辑《白雪遗音·南词》
本篇写一个尼姑庵里众多尼姑皆跟凡人一样思情,揭露了宗教禁欲主义的虚伪和破产。
佛教称女子出家受过具足戒者为尼姑。所谓“具足戒”,是佛教对僧尼的戒律。据《四分律》规定,对尼姑的戒律多达348条,不邪淫、不杀生、不偷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尼姑庵的殿堂,本来是个修身念经,一心追求成佛,极为神圣的场所,可是如今却成了“望夫来”的“相思阁”;尼姑庵的钟,佛家是用来“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见《百丈清规·法器章》)可是如今连钟楼也成了“望夫台”。“去年当家怀六甲”,怀六甲,即怀孕。尼姑庵的当家人竟然带头违反戒律,这就上行下效,以致“新来徒弟又种胎”。尼姑邪淫、怀孕,既然为佛教戒律所不容,那就只好打胎,把胎儿埋在庵堂后面的荒地里。“三宝地”,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故称与此有关的场地为“三宝地”,号称不杀生的佛教三宝地,竟然“不知埋了多少小婴孩”,这真是令人惨不忍睹,不能不呼唤那些要出生的小生灵“早早另投胎”!
这首民歌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揭露了尼姑思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就更有力地说明禁欲主义违反人的自然本性,是必定行不通的。在艺术上,它具有讽刺、调侃的特色。如“大殿改作相思阁,钟楼权作望夫台”,佛、法、僧的“三宝地”,竟然成为埋葬小婴孩扼杀生灵的场所,这对佛教该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啊!可贵的是它并非讽刺某个个人,而是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神圣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