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墙头花(二首)·其二》原文与赏析

《唐代民歌·墙头花(二首)·其二》原文与赏析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是一首通过音乐歌舞写闺怨的作,以春秋舞衣的寂寞表现不尽的愁思。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两句的意思是:妾有用华美的绫罗制作的衣裳,曾穿着它踏着《小秦王》音乐的节奏跳过舞。这里交代了华美衣裳的来历与音乐的关系,暗示出相互之间的爱恋并在充满希望的乐声中作别。“秦王”本指唐太宗李世民,他曾被封为秦王。这里特指音乐。《小秦王》或曰 《秦王破阵乐》,最早起于民间。唐·杜佑 《通典》: “《破阵乐》,大唐所造也。……太宗谓侍臣曰: ‘朕昔在藩邸,屡有征伐,人间遂有此歌。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 示不忘本也。’”唐·刘餗《隋唐嘉话》云: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 ‘秦王破阵曲’。后编乐府,又曰《破阵乐》。”这两段引文印证了《小秦王》或《秦王破阵乐》起自于民间,是表现军民同欢的心情的舞曲。“秦王在时作”并非言指秦王李世民,而是以歌颂秦王武功的音乐起兴,其主旨在于表达抒情主人公向往美满幸福以及当时军民同乐的欢快与期待。这两句是对当时情事的追怀,回忆的笔调同样唤起了人们对当时的雄壮音乐与优美舞姿的观照,场面是激动人心的。然而,局部的欢乐场面并不意味战争的结束,在这里很可能是誓师的行动。因为 《秦王破阵乐》后来作为军乐、国乐,它是胜利的象征,那么此时的“秦王”就具有一种迷惑感染力。使人们淡化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充满了胜利的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秦王曲”就是对久战不胜、久戍不归的现实的讽刺。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两句的意思是:心上的人远去了,而今穿着绫罗衣裳跳舞,只有春风习习。秋来满目萧瑟,哪有心思着衣起舞呢?这里反映了盛况之后的寂寞。写春天的寂寞,是以不甘寂寞来表现寂寞之情,在这里我们仿佛看见身着盛装的女子打扮得像春一般的动人,在阵阵暖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然而这种妖娆舞姿竟无人欣赏,这是抒情女主人公春心荡漾情不自禁的姿态展示,春的美好感发了这位女性的自我审美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有由孤芳自赏到顾影自怜的情感变化的展示,入微地揭示了这位女性不甘寂寞的情怀。写秋天的寂寞则是以议论的笔调直抒其入秋的难堪,这里有感于时序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萧条,由自然的秋意引起了人们的秋意之感。议论是超越情感的理性思索,它显示出一种思辨的逻辑力量,因此理智的抒情往往显得更为凝重,有不可超越的悲哀,由于介于情感与理性之间,就有情与理的碰撞,抒情往往有回环吞吐之妙。“秋来不堪著”写形是静态传神,与上句鲜明对照,表现出女主人公沉思默想的情态。这两句写形写情各具特色,“为舞春风多”是以激烈的动作传达激烈之情;“秋来不堪著”则是以静的画面表现动的情感。

全诗以叙述兼议论的口气进行铺写,语言平易如话家常,信笔写来,一气贯注。立意深邃,含蓄婉转,富有讽刺意味。作者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秦王乐”象征战争并为之而麻木,然后突写抒情女主人公的闺中独守,诅咒战争,婉转曲折,极富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