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战歌》原文|赏析

枪能伤命,

征服不了崩龙人的心;

刀能杀人,

消灭不了崩龙人的仇恨。

钢刀砍水暂时断,

抽出钢刀复原形。

永世燃起愤怒的烈火,

烧尽人间的不平。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五分册

在古代,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不仅体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某个民族的统治者对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关系上,在局部区域的各兄弟民族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一个较大或较强的民族的统治者也往往对那些弱小民族的人民实行野蛮统治。在西南地区,杂居于傣族和景颇族之间的崩龙族人民,就曾经受到傣族土司的剥削和压迫。

1814年,崩龙族人民不堪这种剥削、压迫之苦,曾掀起反抗傣族土司的农民运动。这首《起义战歌》,就产生在那场斗争当中。

这首“战歌”突出表达的是无畏、坚毅的斗争精神。一、二两个分句,通过对反革命武装和造反者的反抗精神的对立、对比,强调劳动人民的心和对剥削者压迫者的仇恨是征服不了的。第三、四行的意思跟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诗句用法相似,但李诗在于表达人生愁绪的无尽和不得志的苦恼,这首“战歌”借用“刀”与“水”, “暂时断”与“复原形”的对比,则是表达崩龙人民的反抗精神杀不尽,扑不灭,其格调、旨趣大相径庭。最后两行是“战歌”的最强音,它在前面的情绪酝酿的基础上把战斗推向高潮。 “永世燃起愤怒的烈火,烧尽人间不平”。是决心,也是誓言。可贵的是,它表达的,不是一时的怨愤,而是“永世”斗争的决心,它要烧尽的不是一隅之地的不合理,而是人世间的不平,精神气概非同一般。

这首“战歌”前四行的两个分句相应对称,每个分句均由一行四字头和一行九个字的诗行构成,兼之“枪(刀)……征服(消灭)不了……”这种句子结构,读来音韵错落,铿锵激越。后四行均大体整齐,气势更趋豪壮。前后一体,激越雄豪,很好地传达了战歌内容,完满地实现着抒豪情寄壮志的目的。

民族斗争,在很多场合实质上总表现为阶级的斗争。兄弟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他们的仇敌也常常是共同的。崩龙人民反对傣族土司,傣族人民对本民族的统治者又何尝不是坚决斗争。譬如在一首《反掉这个恶魔》的旧社会民歌中,傣族人民愤怒唱道:“领主说他是天地的主宰,/水,要向他买吃,/路,要向他买走,/百姓要向他跪拜。/大家团结起来,/反掉这个恶魔。”和崩龙人的《起义战歌》一样,它同样燃烧着斗争造反的激情。可见,在民歌中,各兄弟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心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