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原文|赏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



这是《诗经》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弃妇”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这样说:“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而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这类令人扼腕的奴役性婚姻悲剧,在人生舞台上已不知演出了多少。《氓》正是这样的一出奴役性婚姻悲剧:一位被骗取纯真爱情的姑娘,经历三年婚后的操劳食贫,终于在家境好转然而容颜已衰时,被无情地抛弃掉。

长诗以女主人公“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首章订婚,次章结婚,三章追悔,四章痛斥,五章自悼,六章决绝。生活的烈变,引起了人物巨大的心灵震荡,伴随着事件始末的泣诉,弃妇丰富复杂的感情也同步起伏跌宕,时而悔,时而恨,时而斥责,时而自伤。如果以三、四章为界,可以发现弃妇情绪前后变化的强烈反差。一、二章中的姑娘,善良单纯。对“嗤嗤(笑嘻嘻或敦厚的样子)”贸丝的氓(民)的求爱深信不疑。不仅答应“秋以为期”的婚约,而且怀着一片深情盼氓前来完婚:“乘(登)彼垝垣(坍毁的墙),以望复关(氓所住的地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在“尔卜尔筮,体(卦体, 卜筮结果)无咎言(凶辞)”对氓的绝对信任之下, “以尔东来,以我贿(财物、嫁妆)迁。”与氓结成了伉俪。婚后的姑娘,为创建美好生活更是起早摸黑尽心竭力: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祖寐,靡有朝矣。”——三年作媳妇,家务一身担;起早又睡晚,朝朝不得闲。然而,她绝然没有料到,三年后的今天,会被丈夫踢出自己曾倾注全部心血经营的家门;而三年前信誓旦旦向自己求婚的男子,却竟然是一个背信弃义凶黠不仁的卑劣小人。这个人“言(语助词)既遂(顺心)矣,至于暴矣”。目的一旦达到就立即露出了凶暴面貌。真情遭骗子践踏,心血被恶棍吞噬,姑娘的伤痛和愤怒是永世难平的。她痛斥了“士也罔极(没有定准),二三其德(行为多变)”的氓,并表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是违背誓言,算了吧,从此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从而显示出她性格中坚强刚毅的一面。更为难得的是,她还以自己的血泪教训,向同命运的姐妹们发出告戒:“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士之耽兮,犹可说(音义同脱。摆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唉呀年青姑娘们,不要痴情恋男人。男人要把女子缠,说甩就甩可脱身。女人若是恋男人,轻易无法来解脱。

综上所析,本诗主要的写作特色应是叙事与抒情的水乳结合;同时,诗人又在全诗的结构布局上,精心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弃妇前后生活遭际、思想心境的纵向对比,以及弃妇与氓在人生态度、道德品格等方面的横向对照,长诗成功地完成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读者在同情关怀弃妇、憎恶鄙薄氓的同时,也必然会加深对铸成这一人间悲剧总根子的专制制度的认识和痛恨。

另外,本诗在起兴用比、遣词造语上,也很有可注意之处。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的鲜润或黄落,喻女子的年青美貌或姿色衰谢,所取之材与弃妇身份很是贴切。而第五章中六个叹词“矣”的连用,更是独特。把弃妇抚今追昔的悔恨心绪、悲愤情怀,以及孤独无依的感慨,种种复杂交织的感情,有力而动人地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