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南京民谣①》原文与赏析

鲁迅歌《南京民谣①》原文与赏析

大家去谒灵②,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③。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2月25日上海工人刊物《十字街头》半月刊第2期,未署名,后编入《集外集拾遗》。

②谒灵: 即谒陵,瞻仰陵墓。1931年12月23日 《申报》载,参加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的中央委员于当日上午8时全体拜谒孙中山的陵墓。

③拳经:拳术。这里指阴谋诡计。

【析】 这首民谣体诗,可与《好东西歌》并读。两诗所反映的事件是紧密相连的,发表时间只相差半月。《好东西歌》里讲到1931年末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宁、粤两派由 “分裂”而“妥协”,11月各自在南京、广州举行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各自选出同数中委,“大家都是好东西”。12月双方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结果,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及兼职,由林森任主席,孙科任行政院长,汪精卫、蒋介石、胡汉民任国民党中政委常委。于是,争吵一时的“统一政府”宣告成立,这场“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 ※似乎暂时得到缓和。

“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大家”指宁、粤两派参加“全会”的同数中委。拜谒中山陵,从内容到仪式都应该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以表示继承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可是这班“党国要员”们真的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而去“谒灵”吗?否。他们虽然“大家”都去了,一个不缺,装束整肃,道貌岸然,行礼如仪,“正经”之态可掬,然而却是一批假孙中山的旗帜而实际上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剥削压迫老百姓的窃国大盗。直呼“强盗”,痛斥之情溢于言表,用“装正经”三字剥其画皮,让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来。至此,他们欲掩盖两派之间的争斗以及欲缓和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这场政治欺骗都昭然若揭了。“强盗”与“正经”,本不相属,故用一“装”字镶嵌其间,讽刺之尖刻,入木三分。

后二句直承“强盗装正经”而来。怎样的“强盗”,又怎样“装正经”呢?请看: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依照惯例,静默只三分钟,诗用夸张手法说成十分钟,时间虽比惯例还长几倍,但 “想” 的不是 “各自”的自愧自责,从而自励自新,而是两派勾心斗角,“各自”都在想打倒对方的新招数。时间增长,本欲显其“忠诚”,但因“各自想拳经”,反倒成了讽刺。而且连对孙中山默哀的短短时间,也要充分利用。可见前面说的 “正经”是“装” 出来的假象,这里说的 “想拳经”才是本质,意思进了一层。何等尖锐深刻!中国的拳术自有秘诀且源远流长,有内功、外功之分,有少林、白鹤等派之别。这里用“拳经”比喻双方各怀鬼胎,算计着制服对方的手段与计策。又何等形象生动!这就把“强盗”嘴脸活脱脱勾画出来了,这就把“装正经”具体化了,也深化了,直至画出这批党魁元老们在静默的一刹那所表现出的反动本质和丑恶灵魂。鲁迅真是预言家,“谒灵”事后,广州的国民政府虽已取消,但又成立西南政务委员会和西南执行部,仍与南京政府抗衡。次年初,汪精卫推称“糖尿病”溜到上海,胡汉民借口“血压高”跑到香港,蒋回奉化老家去游山,孙科上台后事事棘手被迫下台。蒋、汪联合回南京,又与胡、孙对立。“强盗”们“各自”展开“拳击”,又演出一幕幕丑剧。

诗题为《南京民谣》。“南京”指这场丑剧发生的地点。“民谣”除说明诗体外,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可见此诗是鲁迅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投向反动派心窝的一把闪光的匕首,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其刀法之高超,可谓诗的杂文。而用民歌体,一是反映生活迅速,只取“谒灵”之一刹那,一事一唱,活泼自然;二是语言通俗,易懂易传,琅琅上口,不胫而走;三是短小精悍,仅20字就把蒋党高级集团“谒灵”时始而装假,继而“各自想拳经”的虚伪丑恶的“强盗”本质揭露无遗。其文学韵味之深长,正在于如实地揭露其真相,并加以尖锐的嘲讽,其辛辣尖刻,是讽刺诗中难得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