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诗八首(选三)·金·王若虚》原文与赏析

金·王若虚

信手拈来世已惊, 三江衮衮笔头倾。

莫将险语夸勍敌, 公自无劳与若争。

宋诗苏(轼)、黄(庭坚)并称,他们的文学观点和风格不同,各有追随者,苏、黄优劣之论是文坛上长期评论的问题。以黄庭坚为宗师的江西诗派势力强大,他们尊黄抑苏的论点在金代仍有很大影响。王若虚的论诗绝句八首前四首都是评论苏、黄的,他针对尊黄抑苏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不同的看法。选的这一首是第二首。

这首绝句谈了苏、黄二人自然浑成和刻求奇险两种对立的风格。“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衮衮笔头倾”,这两句赞颂苏轼信笔挥洒、随手点染,笔下好象倾泻着三江汇合的滚滚奔流,气势撼人,热情奔放。这正如苏轼自己所言:“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一日千里无难。”(《文说》)所谓“信手拈来”,就是文思这样地自然流露。后两句批评了黄庭坚矜奇斗险的诗风。“莫将险语夸勍敌”句的“险语”,指到了黄庭坚诗风的要害,黄诗标榜不蹈袭前人一语,因而刻意求奇务新,搜求古书中奇事僻典,补缀成诗。“勍敌”,意为强有力的对手。末句的“若”即“他”(指黄庭坚)。王若虚说:黄诗及其追随者想以语言上的求奇务险胜过强有力的对方,苏轼是不屑于与他争较长短的。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卷二也谈论这个问题说:“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这段话可作这首绝句的注释。很显然,自然浑成,不假雕琢,真实情感发自肺腑,是王若虚的诗歌美学理想。

东涂西抹斗新妍, 时世梳妆亦可怜。

人物世衰如鼠尾, 后生未可议前贤。

这首绝句是王若虚论诗诗八首中的第六首,内容是批评金代名诗人王庭筠和他所代表的应制诗及其流行于世的形式主义诗风。王庭筠以应制诗闻名,一向贬低白居易。王若虚这八首绝句中的后四首,都是评论这个问题的。他无情地批评王庭筠之流而肯定白居易的诗歌传统。第一句“东涂西抹斗新妍”,指出应制诗的作者只是雕饰文字,追求新奇妍丽,第二句“时世梳妆亦可怜”,以讽刺的笔法,把他们比作梳妆打扮取悦于人而出卖自身的女人,认为这样的行为丧失人格,是十分可怜的。后两句说:世风衰颓,这些人物象鼠尾一样琐小,这些琐小的后生怎么可以议论前辈的贤者呢! 这样的批评,尖锐而深刻。

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搔痒岂胜鞭。

世间笔墨成何事, 此老胸中具一天。

这首绝句是对白居易诗作的赞美。白居易的讽喻诗较为广泛而尖锐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通俗易懂,类似乐府民歌,当时称为“元和体”,形成中国文学史上有深刻影响的现实主义思潮。在宋代,许多人贬低白居易的创作,批评它浅露、卑俗。在金代文坛上,继续着这种批评,名诗人王庭筠就是当时极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他称白诗没有“佳思”,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如何正确评价白居易,实际上是如何对待文学史上这个重要诗派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民歌化的问题。王若虚针对所谓“白诗浅露”说,赞扬白诗“妙理宜人入肺肝”,肯定白诗表现了高尚美好的思想,而且感人肺腑。“麻姑搔痒”典见《太平广记》卷六十引《神仙传》:“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胜鞭”,指鞭到痛处难以承受。这句赞扬白诗反映民生的疾苦,是搔到痒处;揭露和抨击时弊,是鞭到痛处。末两句的含义是说,世间有许多文章对社会不能产生有益的功用,象那些应制应景吟风弄月之作确实于世无补,而白居易这位老人的胸中却别有一番天地。绝句里没有直写白居易胸中的天地,但读者知道这指的是白居易以歌诗“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文学思想和开明、进步的社会理想,而这也正是王若虚的诗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