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无名氏·白兔记(磨房相会)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无名氏·白兔记(磨房相会)

刘知远年少家贫,因其貌堂堂,李三娘之父李文奎收留牧马。后见其睡卧之时,金蛇钻窍,断定以后必发迹,遂招赘为婿。李文奎亡故,刘知远遭妻兄李洪信夫妇欺压,离家投军,又入赘于岳节度使府中,因军功累迁九州安抚使。其妻李三娘在家饱受兄嫂迫害,受尽折磨,在磨房中生下咬脐郎,托火公窦老送至刘知远军中。十六年后,咬脐郎出猎白兔,在井台与其母相遇,因母子不相识,三娘捎信给刘,才得到合家团圆。



(旦上,唱)

【淘金令】 思量命蹇,遭逢兄嫂害。不幸爹娘早亡,遭着狠心哥嫂,逼奴改嫁。奴家不从,设下三条道路,投河、自缢也可,嫁人也可;若是不然,剪下青丝发,脱下绣罗鞋。因此上设下了重沉沉的磨儿,李三娘拼着一片铁石心肠,只得慢慢挨,挨磨等夫来。这磨房之中物件,好比几个人来: 这磨筛好似狠心的哥嫂,这麦子好似奴家与刘郎一般, 又被磨儿磨将下来, 又被筛儿打分为两处呵! 似这等夫不能见面,面不能见夫,重迭迭,碎纷纷,被他们打下筛。日前八角井边,偶遇着一位小将军,他方便替奴把书带,又许我查夫问子来。若得夫妻相会,母子团圆,那时节水不汲来磨不挨,狠心肠哥嫂呵! 断然不受灾,岂受兄嫂害?

(生) 皂盖纷纷点翠苔,犹如仙子下瑶阶。门前桃李依然在,尽是刘高亲手栽。我刘知远一自瓜园别后,李洪信不思兄妹之情,把三姐剪发除衣,日间汲水,夜来挨磨。日前孩儿与三娘相会,带书一封与我,方知三娘在家受苦。今晚回来,本待顶冠束带相见,奈妇人家见识浅,有话他也不说了。我如今假扮作未遇家来。这便是磨房,怎么里面无人? 想是李洪信知我回来,接了妹子回家,也未可知! 他既回头,我便罢休。且到开元寺中住了。又作道理。(旦) 苦! (生) 里面分明是三娘叫苦,且站在一旁,听他里面说些什么话? (旦) 苦! 怎的天还不明? 鸡还不唱? (唱)

【宜春令】 恨金鸡不打更。呀,此非州城县郭之所,如何有更鼓响?奴家忖到了,想是来往官员,在开元寺中屯札,故此有更鼓之声。听醮楼鱼鼓频频,天边皓月照人明。月! 你高照当空,照着人间夫唱妇随,同欢同乐,也有好处,照着我李氏这般苦命怎的? 怎的不去照华堂? 明皎皎,羞答答,偏照奴身? 李三娘倚定磨房门。(生行介)(旦) 呀! 这般时候,外面还有人行走? 我想那人今晚必无栖身之所,他的命儿与我李三娘差不多儿! 又只见窗儿外、路儿上,分明有个人行。刘郎一去不回程。我爹爹当初在马明王庙里赛愿,看他威貌堂堂,把奴招赘于你,指望日后有个好处,荣耀奴家。谁知道一去不回程,悔当初倒不如恩断情,情断恩,恩情两下分干净!

(生) 三姐开门! (旦) 哥、嫂,我在这里挨磨。(生) 不是你哥嫂,是我刘郎回来。(旦) 就是刘郎,我也在此挨磨。(生) 三娘,果是刘郎回来,不消疑猜,快快开门。(旦) 既是刘郎,当日在那里分别? 你试说来。(生唱)

【江头金桂】 抛离数载,景致依然在,门前桃李槐,尽是刘高亲手栽。只见门楼倒坏,粪积成堆,想是无人布摆。自从瓜园别后,懊恨大舅无端,把我锦绣鸳鸯拆散开。日前见你有书来,书上写有几般辛苦几般灾,还有几多恩和爱。(旦) 既晓得几般受苦几般灾,因甚的一去不回来?可见男子汉心忒歹! (生) 非是我心肠忒歹,都只为官司有差,久系身躯不得来。你把忧愁放下怀,迎风户半开,这段冤仇,必须杀害。

三娘快快开门。(旦) 钥匙哥嫂拿去了。(生) 水饭怎么送来吃? (旦) 若是记得,拿一碗来。(生) 倘忘怀了? (旦) 你妻子就饿一餐。(生) 三娘不须烦恼,我且到开元寺中安宿一宵,来日相见。(旦) 敢怕不是刘郎,若是刘郎,往日英雄那里去了?(生) 三娘,你可有躲身之处否? 你且闪开,待我打下来。(旦) 我且问你,有官就打下门来,没有官不要打。(生) 三娘闪开! 一声怒气冲牛斗,那怕千重铁磨门! (生打门相见介)(生、旦唱)

【桂枝香】 多年离别,常挂怀念。多因两下无缘,默默终朝长叹,奈缘悭分浅,鸳鸯拆散。重相会面,对苍天,夫妇重相见,花再重开月再圆。

(生) 一别三娘十六秋,容颜相见不如初。(旦) 几回要把衷肠诉,及至相逢半句无。恭喜刘郎做官回来! (生) 不要说起,早去一日也好,迟去一日也好,落在后槽,投得一名马头军。(旦) 马头军有几品? (生) 论不得品数。(旦) 这等大得紧?(生) 在你家看马一样。(旦) 在我家看马,去到邠州也是看马,难道你爹娘埋在马头山上? (生) 三娘,我在邠州闻见你挨磨,今晚回来,你还在此挨磨,难道你家父母埋在磨盘山上? (旦)我挨磨是为你。(生) 我看马也是为你。(旦) 不要来恼我。(生) 不要来气我。三娘不消烦恼,我再去三年,偷也偷一个官来见你。(旦) 冤家! 再去三年,官是准有,只是妻子等不得了。一别瓜园十六年,杳然不见信音传; 哥嫂在家常打骂,全无半句怨夫言。我为你几个时光没饭吃,几度寒冬没衣穿,百般苦楚奴受尽,如何还说去求官?

【皂罗袍】 实指望一身荣贵,指望你衣锦荣归。谁知道你依旧身褴褛,枉教奴挨磨并汲水! 你是大路来小路来? (生) 大路来怎么样?小路来怎么样? 我怕那个不成? (旦) 世间那有怕人的道理? 你顶冠束带回来,与妻子争光,是那般模样回来,衣冠不整,你转回故里,有何颜面,再见亲戚?全然不怕人羞耻。(生唱)

【前腔】休把我一身轻弃,又待要改换门闾。(旦) 把你一身改换一改换。(生) 三娘! 我如今把磨拆了,左边做一个花园,右边做一个御楼,中间起一个都宪坊,夫妻将就过日子也罢。(旦) 快醒来,不要说梦话! 磨房不要拆,马房整起来; 你在那边看马,我在这边挨磨,傍人看见,一对好现世夫妻。(生) 谁知我收伏蛮夷皆投顺,吾奉圣旨还乡闾。(旦) 奉圣旨,有官了? (生) 是本官的,我替他奉。(旦) 你可有分? (生) 我那里有分? (旦) 没分讲他怎的?(生) 你问他怎的?巧妆打扮,特来探取,私行到此,何人漏泄。三娘,也罢,一个朋友送我一件宝贝,与你看一看。(旦) 是个现世宝? (生) 我黄…… (旦) 快不要慌,敢是你偷鸡事发了? (生) 我有黄金玉带藏腰系。(旦唱)

【前腔】 恭喜你一身荣贵,一身发迹,全然不把半行书寄。暗思昔日养孩儿,受尽了哥嫂多圈套,夫妻日夜用机谋,孩儿撇在鱼池内。(生) 可不淹死了罢了? (旦) 救得了。(生) 救得了一个儿子,险些闭杀了一个老子! (旦) 感得窦老提携,殷勤救取,千山万水,送来与你。(生) 我未曾见他。(旦) 未审娇儿今何处? (生唱)

【前腔】 日前见你血书一纸,方知受苦禁持。本要差人来接取,忽然命我征蛮去。功劳未遂,音信罕稀; 一十六载,孩儿长成,日前井边与你重相会。(旦) 那日一阵人马,不知是马上的马下的? (生) 刘知远的儿子岂在马下? 那戴紫金冠的便是。(旦) 好乖巧,他昂昂志气,堂堂貌美,亏了他百万军中与奴带信回。(生) 孩儿不见家信犹自可,见了时闷似湘江水,涓涓不断流,空交泪湿衣衫袖。孩儿的话说完了,父亲的话还不曾提起来,上告三娘听启,有桩事说与伊知,提铃喝号受孤凄,因失红袍……(旦) 失了寻一寻就是。(生) 红袍内有许多故事,我与你说,不要烦恼! (旦) 你又做官,孩儿又长成,天样大海样深的事,也不烦恼。(生) 因失红袍,再娶了岳氏妻。(旦) 恭喜恭喜! 与孩儿娶了妻。(生) 三娘不要污口,不是孩儿,是你家儿子的老子。(旦) 也恭喜! (生) 三娘贤慧! (旦) 甚么贤慧! (生) 狗还不曾去。(旦) 说不得,今日咬也咬他一口。你是个男子汉负心的,我若容的你,只怕天不容你! (生) 做狗做狗,把我咬了这一口! 岳氏夫人多贤慧。(旦) 甚么贤慧! (生) 亏了他坚心着意,与你养孩儿。(旦) 我的现成儿子,要他养怎的? (生) 当初有了几岁送来? (旦) 有三朝带血的娃子。(生) 可知道。他若是不贤慧,将儿子磨灭死了,今晚那有个丈夫回来? 十个也不回来了!你去想一想。(旦) 这等说起来,倒也贤慧。也罢,看儿子分上饶你罢! (生) 好了,人家儿子替父亲讲得分上。(旦唱)

【尾声】 只怕你贪恋多娇女。(生) 怎敢忘了旧日丝萝李氏妻! 残花再发,缺月生辉,枯枝又遇春风际。(并下)



“夫不能”二句: 双关语,“麸皮”之“麸”与“丈夫”之“夫”谐音,“面粉”之“面”与“会面”之“面”同字。皂盖: 罗伞之类的仪仗。赛愿: 旧时祭神还愿。

缘悭: 缘分欠缺。悭 (qian),欠缺。都宪坊: 元帅府。“ (旦) 好乖巧,他昂昂志气”以下唱词转入别调,但不知为何曲牌。提铃喝号: 巡守夜。



在古代戏曲中,描写追求夫妻重圆、生活幸福的劳动妇女形象,为数不少,但敢于以贫易富,以贱易贵者,尤能引起人们的敬佩。《白兔记》中李三娘的形象,就属于这一类,塑造得较为成功。在《磨房相会》这出戏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李三娘“折磨受尽全不睬,冰清玉洁待夫归”的感人美德。

李三娘未择婿之前,还是富家闺秀,但当其父李文奎在“天人感应”思想毒害下,以为“威貌堂堂”之人,日后必然变泰发迹。为李三娘招赘穷汉刘知远之后,便为其兄嫂李洪信夫妇所不容。尤其是李文奎夫妇去世后,刘知远更成了李洪信家中的累赘,始则逼写休书,继则瓜园受害,终于被迫投军远走。由此,李三娘身价便一落千丈,由千金小姐沦为李洪信的家奴,开始受到非人折磨。

如果说李三娘择婿出于封建意识不足称道的话,那么她身上值得肯定的,则是多方面的。其一,李三娘所追求的“夫妻相会,母子团圆”的美满生活,是向命运,向嫌贫爱富婚姻观的挑战。刘知远投军杳无音讯,李三娘托人千里送子,但又如石沉大海,一十六年,孤身一人,李三娘实际上已处于被社会遗弃的地位。但她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勇敢地向命运作斗争。如果说当初她曾有招赘刘郎,“指望日后有个好处,荣耀奴家”的思想,但经历一十六年磨难之后,对此已荡然无存。这出戏里,当刘知远“假扮作未遇家来”,与三娘会面时,故意卖弄关子,说是“落在后槽,投得一名马头军”,李三娘佯装恼怒,刘知远故作要再去求官,这时,李三娘说道:“冤家! 再去三年,官是准有,只是妻子等不得了。一别瓜园十六年,杳然不见信音传; 哥嫂在家常打骂,全无半句怨夫言。我为你几个时光没饭吃,几度寒冬没衣穿,百般苦楚奴受尽,如何还说去求官?”要官是假,盼夫是真,几句话语,直陈胸臆,李三娘不贪富贵,不嫌贫穷,向往夫妻团圆、幸福生活的精神,在那个时代,何等可贵。其二,李三娘甘愿为奴、誓不改嫁的坚强性格,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的优美品质。刘知远离家之后,灾难就降临到李三娘身上,她在兄嫂魔掌之下,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但这些毫不能动摇三娘的意志。本出刚一开场的两支曲子,如泣如诉地向观众交待了李三娘受迫害的原因和忍无可忍的处境。李洪信拆散“锦绣鸳鸯”,妄图以此逼三娘改嫁,三娘情系丈夫,不改初衷,她在“狠心哥嫂”所设的三条道路中,毅然选择了“日间挑水,夜来挨磨”的苦差。从此她吃不饱,睡不暖,日间挑尖底水桶,填钻洞水缸,夜来就五尺五寸长的房子,与石磨为伴,昼夜象牛马一般地劳动,还要遭受兄嫂打骂,在磨房中生下的孩子也不能免于毒手,被哥嫂“撇在鱼池内”。这等人世间难以忍受的磨难,她全然不顾,苦熬苦受,将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的挨磨挑水,不是向命运的屈服,任人摆布,也不同于一般的“逆来顺受”,而是“我挨磨也是为你 (指刘知远)”,一语破的。也只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不屈的意志,才使得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取得最终的胜利。其三,李三娘身上有着贤慧善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虽出身地主家庭,但为人忠厚善良,十多年来的苦难生涯,更使她同情弱者,同情命蹇之人。当刘知远夜半归来,寻妻不遇,想回到开元寺中暂住时,李三娘在月光下,虽未辨清,但她很快就寄予同情:“我想那人今晚必无栖身之所,他的命儿与我李三娘差不多儿!”推己怜人,辞真意切,只是自己身不自由,无法援助,否则,或许她能给那人安排一个合适所在。李三娘得知刘知远娶了岳氏妻后,起先怒火中烧:“你是个男子汉负心的,我若容的你,只怕天不容你!”似有恩情两断,水火难容之势,但当刘知远一番解说后,她便改容换颜,怒火全息。这种宽容大度,体谅他人,忠厚贤慧,面对现实的举动,虽不尽善尽美,但却能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在李三娘这个形象上,免不了打上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但与那种“夫荣妻贵”的社会背景难以分开。剧作者所要着墨的重点不在这方面。假若没有这种描写,李三娘形象的真实性也许值得怀疑。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作者塑造李三娘这个形象,不仅仅是对封建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简单描写,而是通过她来反映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控诉封建宗法制度。李三娘的形象之所以值得肯定,也主要是由于作者把她放在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的。

为了表现李三娘鲜明、生动的个性特点,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一是性格对比。在这出戏里,刘知远这个人物,并不受人喜欢。他投军之初,提铃喝号,受尽了饥寒,一旦荣华富贵,不说全然不念结发之情,但改门另娶,寻欢作乐,也令人憎恶。他奉旨还乡,并非出于真情,他称赞“岳氏妇人多贤慧”,不然,“将儿子磨灭死了,今晚那有个丈夫回来? 十个也不回来了!”不是“回不来”,而是“不回来”,剧作者对其态度何等鲜明。探亲路上,一副春风得意,趾高气扬的派头。他对三娘全无感情:“今晚回来,本待顶冠束带相见,奈妇人家见识浅,有话他也不说了。”见到三娘后,因钥匙不在,他便要脱身独去“开元寺中安宿一宵,来日相见”。哪里还有一点“恩爱”?相比之下,三娘真情实意,急于“诉衷肠”的言行越令人同情和称颂。二是语言通俗生动,个性鲜明,充满感情,含蓄耐读。李三娘的唱白,纯用白描,明白畅晓,然又处处流露出满腔怨愤和深情。她骂哥嫂“狠心”,她称知远“刘郎”,她以眼前之象设喻,将自己和刘知远比作“麦子”、而将兄嫂比作“磨筛”,爱憎分明,恰当贴切! 她要刘知远拿出往日英雄气概,打碎铁磨门,虽是反激语气,但态度鲜明,冲破封建束缚的意识极为强烈。总之,李三娘的语言或陈述,或抒情,或直露,或隐含,或反激,或设喻,无一不与她勇敢热烈,果断坚强,善良忠厚,聪明泼辣的性格特点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