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十三出迎施)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春游时,在风光秀丽的苎萝村,见到浣纱少女西施,一见钟情,以一缕浣纱和西施共订终身。吴越两国交兵,吴王夫差在夫椒把越王勾践打败后,进围会稽。越派文种厚赂吴太宰伯嚭,向吴称臣讲和。勾践夫妻和范蠡被吴囚禁,在石室中养马三年。为了求得脱身,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忍辱尝夫差夜半之粪,被放归国。勾践搜求美女,范蠡主动把西施推荐给勾践,献给夫差。夫差对西施十分宠爱,朝政荒废,杀忠臣伍子胥。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君臣同心同德,人民齐心协力,一举灭吴。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太湖而去。
(生扮范蠡,同众带女冠服上) (生唱)
【虞美人】连年江海空奔走,往事休回首。桃源深处结同心,一别匆匆三载到如今。
自家范蠡,向因闲游苎萝山下,得遇西施,不觉三载有余矣,勤劳王事,奔走江关,再无工夫得谐姻契。近寄信去,知未嫁人。昨因主公要选美女,进上吴王。遍国搜求,并不如意。想国家事体重大,岂宜吝一妇人? 敬已荐之主公,特遣山中迎取。但有负淑女,更背旧盟,心甚不安,如何是好! 今到这里,恐幽僻山村,车马众多,必致惊动。我且再依向年故事,改换衣裳,潜往他家,先见此女,备述我主公访求之意,令其心肯意从,然后将车马奉迎,却不是好! 众军士,你们暂住村口,待我呼唤,方可到来。(众应介,同生俱下)(旦上唱)
【前腔】秋来春去眉常锁,愁病何年可。灯花昨夜似多情,晨起檐前鹊噪更无凭。
奴家西施,自从与范大夫相别,不觉将及三载。闻他一向逗留吴庭,近日归来,有信安慰。他既能以身殉国,我岂可将身许人。如今父又远出,母又患病,只得闭门做些针指,待他消息。正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道服上) 独访山家歇还陟,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何处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我一路问来,说道西施家里,门临流水,屋靠青山。数竿修竹,在小桥尽头; 一座茅堂,向百花深处。迤逦行来,此间想是他门首了。为何闭上门儿? 我不好径叩。且在此少待,看里头有人出来否?
【一江风】 问他家独自穿山径,趁几曲溪流净。未开门一带疏篱,见花竹相遮映。沿门嗽一声,里头有人么? 怎么再不闻一些影响,沿门嗽一声,待敲还住停。待我再问一声,里头有人么? (旦) 是那个?(生) 这个娇滴滴声音想是他了,我且不要应他,看他出来么? 急忙里未可便通名姓。(旦唱)
【前腔】 (旦) 万山深寂寂村庄静,镇日有谁来问。你是何人? (生)是我。(旦) 试把门开,看那个频频应。(做开门介) 呀! 我道是谁! (做退后介) (生) 且喜小娘子在家里。(旦) 尊官里头请坐便好,只是我父亲不在家里,如何是好? (生) 一定要到堂中奉拜,兼有话说。(旦) 既然如此,尊官请。(生) 小娘子请,他忙将礼数迎,忙将礼数迎,春风满面生。(旦) 尊官,念蜗居窄狭无恭敬。
尊官万福。(生) 小娘子拜揖。范蠡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旦) 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 (生) 小娘子,我不知进退,有言奉闻。(旦) 但说不妨。(生) 我与小娘子本图就谐二姓之欢,永期百年之好,岂料家亡国破,君系臣囚,幸用鄙人浅谋,得放主公归国。今吴王荒淫无度,恋酒迷花。主公欲搆求美女,以逞其欲。寻遍国内,再无其人。我想起来,只有小娘子仪容绝世,偶尔称扬,主公遂有求访之心。小娘子尚无见许之意,故敢特造高居,奉询可否,小娘子意下何如?(旦) 贱妾不过是田姑村妇,裙布钗荆,岂宜到楚馆秦楼,珠歌翠舞? 况当时既将身许,三年遂患心疼。尊官为国,伏望别访他求; 贱妾为身,恐难移彼易此。(生) 小娘子美意,我岂不知,但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有会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我和你必同做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 (旦) 虽然如此,但悬望三年,今得一见,意谓终身可了,岂料又起风波,好苦楚人也! (旦唱)
【金落索】 三年曾结盟,百岁图欢庆。记得溪边,两下亲折证。闻君滞此身,在吴庭,害得心儿彻夜疼。溪纱一缕曾相订,何事儿郎忒短情?我真薄命! 天涯海角未曾经,那时节异国飘零,音信无凭,落在深深井。(生唱)
【前腔】 别来岁月更,两下成孤另。我日夜关心,奈人远天涯近。区区负此盟,愧平生。谁料频年国势倾! 无端又害出多娇病,羞杀我一事无成两鬓星。今日特到贵宅呵! 奉君王命,江东百姓全是赖卿卿。小娘子,你若肯去呵,二国之兴废存亡,更未可知; 我两人之再会重逢,亦未可晓。望伊家及早登程,不必留停,婚姻事皆前定。
(旦) 既然如此,勉强应承,待我进去,禀过母亲,方可去也。(生) 正是。(旦下) (生) 众军士那里? 快取冠带过来。(众上请旦,诨介) (小净、丑、旦同上) (小净、丑) 妹子,你父亲又不在家里,母亲又病在床上,我两个在村中知道,特来相送。(做哭科) (生) 不要哭,请换了小娘子的衣服。(小净、丑换衣服科) (旦悲介) (旦唱)
【三换头】孤身只影,未识侯门行径。况天南地北,路途谁惯经? 我未往先战惊。这其间只是我不合来溪边独行,羞杀人儿也。浣纱谁问聘,敬谢君家,恐这样姻亲空作成!
(生) 小娘子不要烦恼。(小净、丑) 西施妹子,你不象我两个店底货,你去,这桩买卖必定就着手。经过杭州,若想我两个,搽面粉每人买三四担寄来用用。(做哭介) (生) 你两个不消送了,去罢。(小净、丑下。众) 就此起程。(众唱)
【前腔】 鸾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看欢声遍城。此去一生欢庆,这壁厢只得把那壁厢暂时承领。况切君王望,紧行莫住停,奉告娘行,想这段姻亲真作成。
(众) 禀老爷,已到宫门首了。(生) 闻主公在后殿,不免竟入。 (小生上, 唱)
【生查子】 日长深殿中,拂拂南风竞。聊抚五弦琴,为解吾民愠。
(生进相见科) 主公,奉迎西施,已在宫外。(小生) 范大夫就引进来。(旦进,众喝旦拜介) (小生) 美人起来,果然天姿国色,绝世无双。范大夫,皆是尊赐。(生) 岂敢。(小生唱)
【东瓯令】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 美人,念千年家国如悬磬,全赖伊平定。若还枯树得重荣,合国拜芳卿。
(旦) 只恐性质凡庸,容颜粗丑,不足以副君王之望。(唱)
【前腔】嗟薄命,愧无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金屋难相称。(小生) 你晓得歌舞么? (旦) 看萧萧裙布与钗荆,歌舞更何曾。(生唱)
【刘泼帽】 娘行聪俊还娇倩,胜江东万马千兵,你立功异域才堪敬!那时海甸清,眼见烽烟净。
(小生) 范大夫,传下命令,点选宦官五十名,宫女一百名,宝马香车,旌旄鼓吹,伏侍美人到西土城别馆去居住。目下就请娘娘亲去教他歌舞。(众应介) (小生、生先下。众引旦行。众唱)
【前腔】金门火速传君令,点宫娥尽到西城,尽心昼夜来供应。他日法驾临,万姓看行幸。(下)
“桃源”句: 桃源,宋临安县 (今浙江杭州市) 嘉会门外冷水峪,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都人游集之地。此指西施与范蠡在春游中相遇而互相恩爱之所。结同心,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之意。“身无彩凤”两句: 身上没有彩凤一样的双翼,但心却和你彼此时时相通。见李商隐《无题》。灵犀,旧说是神兽,犀角有白纹如线,直通两端,感应灵敏。故灵犀比喻心意相通。娇倩 (qian欠): 比喻女子姿容娇柔美好。宝马香车: 指高贵的车骑。旌旄: 旗帜。西土城别馆: 即美人宫。汉袁康《越绝书》:“勾践所习教美女西施、郑旦宫台也。” 行幸: 指皇帝出行,到达某地。
《浣纱记》共四十五出,原名《吴越春秋》,是梁辰鱼“考订元剧,自翻新调”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十二《昆曲》) 而精心撰写出来的第一部成功的昆腔剧本。《史记》、《国语》、《吴越春秋》、《越绝书》等著作,为 《浣纱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题材,关汉卿《进西施》、宫天挺 《越王勾践》、赵明远 《范蠡归湖》等元杂剧,又给作者创作 《浣纱记》以很好的借鉴。而作者生活的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秉国弄权,上下勾结,迫害忠良,朝政日非。东南沿海,倭寇侵扰; 西北俺答,直逼京师。国家内忧外患,日趋崩溃。梁辰鱼在剧作中,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愤慨,通过忠奸的斗争,显示出美与丑的审美意识,赋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迎施》集中地描写了越国谋臣范蠡和苎萝村美女西施的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典型形象。范蠡和西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无题》),他们的“国家事体重大”,“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宁愿“以身殉国”,也不能“有负万姓之望”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如此惊人的一致! 因而使他们在处理个人爱情和国家大事之际,能够作出先国家而后个人,为国家而牺牲个人爱情的正确抉择。这种公而忘身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就是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范蠡“为天下者不顾家”和功成身退的洞明练达,西施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和忠于爱情,忠于君国的深明大义,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盛传不衰的题材之一 。前代写到他们的诗文曲词和元杂剧不胜枚举,而梁辰鱼的 《浣纱记》则以“罗织富丽” (吕天成 《曲品》卷上) 的昆腔戏曲艺术形式,唱出了范蠡西施为国牺牲个人恩爱的热烈颂歌,又在他们归隐五湖之前,流露出宦海浮沉、免死狗烹的悲壮余韵。因此,《迎施》在 《浣纱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 《浣纱记》深刻的主题思想性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性的完整体现。曲词文雅,宾白晓畅; 曲白相生,雅俗共赏; 穿插照应,浑然天成; 使 《浣纱记》“至传海外” (徐石麒 《蜗亭杂订》)。
《迎施》可分为觅施和迎施两部分。觅施又可分两个层次: 二人登场和二人共话。范蠡和西施分别唱一曲 【虞美人】,忆往事,叙别情。又通过各自的宾白,承前启后,抒发了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从这里可以看出,“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 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 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身脉” (李渔《闲情偶寄》) 的艺术力量,使曲白相得益彰。范蠡“勤劳王事,奔走江关,再无功夫得谐姻契”,奉命迎取西施,以献夫差的高风亮节;“但又有负淑女,更背旧盟”的内心自疚,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刻画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艺术形象。作者既无凭空拔高而显其高,又不嫌儿女多情而露其情。西施以一缕浣纱为信物,一别三年,整天悬望,相思成病,而“灯花”“鹊噪”的喜兆,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悦,反而增添了无限的惆怅。“他既能以身殉国,我岂可将身许人”,是西施执著的追求和爱情的誓言。西施美貌多情,其淑女形象呼之欲出。
范蠡西施相见共话是第二层次。西施的住处,环境幽雅,出尘超俗。“门临流水,屋靠青山; 数竿修竹,在小桥尽头; 一座茅堂,向百花深处”,给人以如临仙境之感。范蠡咳嗽、欲敲门又停住,先问一声,自己“急忙里未可便通名姓”,西施的问话,开门、倒退的动作,由景及声,由声及人,动作细微,对白凝炼。“景书所睹,情发所言,情自中生,景有外得” (李渔《闲情偶寄》),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生其情。以上是一个小波折,而堂中相见的长篇对白,则形成一泻千里的大波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们对爱情和国家的看法。范蠡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说明“君系臣囚”的危难,“吴王荒淫无度,恋酒迷花”的欲望,还要指出“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有会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我和你必同做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的历史使命,宾白不长不足以骋其意,展其志,尽其情。“宾白工致,具见名笔,第其失在冗长”(明张琦《衡曲尘谭》) 的评语,在《迎施》中并不见的冗,而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 (张耒 《贺方回乐府序》),也即杨维桢所说,“盖肆口而成者,情也”(《沈生乐府序》)。宾白一气呵成,不容置喙;骈散互用,语调铿锵;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们似乎觉得其长也妙,短也妙。“后有会期,未可知也”和“我两人之再会重逢,亦未可晓”两句,大有金圣叹 《读第五才子书法》 中所说“有草蛇灰线之法”,直到第四十五出 《泛湖》“兹具舟中之花烛,聊结湖上之姻盟”的时候,才得到证实。埋伏照应,别具匠心。
西施见到范蠡,“忙将礼数迎,春风满面生”,表现出十分客气和满腔欣喜。一旦听到范蠡“有愧深盟”的歉疚之语时,西施随口说出“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两句,表示理解和谅解。当范蠡“奉询可否”的时候,西施实在难以接受“楚馆秦楼,珠歌翠舞”的条件,先以“田姑村妇”婉言推辞,继以“既将身许,三年遂患心疼”以感之,终用“恐难移彼易此”以拒之,一波三折,细腻入微。【金落索】 一曲,充满了悱恻之情,嗔怒之意,而最后“勉强应承”,“待我进去,禀过母亲,方可去也”,从心理变化、内心感情和具体言行等各个侧面,展示出西施的痴情、不满、敬母、忠于国家的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部分是迎施。可分送行、途中、见君三个场面。东施北威为西施送行,一来可鲜明地对比出西施之美,二来插科打诨。而插科打诨不仅可以让观众一乐,更重要的是与西施所唱 【三换头】 的悲叹形成悲中有喜的戏剧场景。正如李渔 《闲情偶寄》中所说:“其为笑也不真,其为乐矣,亦甚苦矣!”与此曲紧接的 【前腔】,由众人唱出,一语带过,走过千山万水,结束了第二个场面。范蠡所唱 【生查子】,则是对西施此行的高度评价。勾践所唱 【东瓯令】 表现出对西施“一段风流画不成”的美貌和西施深明大义,勇赴国难的壮举的由衷赞叹。西施仍以“性质凡庸,容颜粗丑,不足以副君王之望”相答,看似自谦,实际上还存在着劝君王“别访他求”的念头。然而,这一切都晚了,君王一声令下,把自己安排到西土城别馆,学习歌舞,众人欢呼,而西施再也不说一句了!
《迎施》中的西施,是作者十分向往的理想人物。她在国难当头之际,把国家利益高置于儿女私情之上,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贡献青春,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伟大使命,更是令人敬佩不已。西施为振兴自己的国家,以遗世而独立的倾国倾城之貌,千古一人的大智大勇之举,谱写出巾帼侠女的壮丽之歌! 西施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时人何苦咎西施? 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 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滩》),给“女人祸水论”者以有力回击。《浣纱记》以范蠡携西施泛湖而去,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表达了中国人民传统的愿望: 西施没有死,她的精神将如湖海一体,与日月争辉。西施有知,当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