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无名氏·孽海记(第一折思凡)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无名氏·孽海记(第一折思凡)

年青尼姑赵色空因自幼多病,被父母舍在仙桃庵内为尼。她不堪“禅灯一盏伴奴眠”的寂寞,身在空门心在尘世,渴望过那人间恩爱的夫妻生活,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趁着师父、师兄都不在庵的机会,终于扯破袈裟,逃下山去。



【诵子】 (旦上) 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 十万八千有余零。南无佛阿弥陀佛!

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 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内出家,终日烧香念佛,到晚来孤枕独眠,好凄凉人也! (唱)

【山坡羊】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 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碓来春,锯来解,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煠,啊呀,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死鬼带枷? 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想我在此出家,原非本心。

【采茶歌】 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暮礼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生下我来疾病多,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与人家追荐亡灵,不住口的念着弥陀。只听得钟声法鼓,不住手的击磬摇铃,击磬摇铃,擂鼓吹螺。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功课。《多心经》都念过,《孔雀经》参不破,惟有那 《莲经》七卷是最难学, 咱师父在眠里梦里都教过。 念几声南无佛哆呾哆, 萨嘛诃的般若波罗。念几声弥陀,恨一声媒婆! 念几声娑婆呵,嗳! 叫、叫一声没奈何! 念几声哆呾哆,怎知我感叹还多?越思越想,反添愁闷,不免到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 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

你看两旁的罗汉,塑得来好庄严也!

【哭皇天】 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来有些傻角: 一个儿抱膝舒怀,口儿里念着我; 一个儿手托香腮,心儿里想着我; 一个儿眼倦开,朦胧的觑着我。惟有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光挫,光阴过,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婆婆?降龙的恼着我,伏虎的恨着我,那长眉大仙的愁着我: 说我老来时,有甚么结果?

【香雪灯】 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软褥。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 天呀! 不由人心热如火! 不由人心热如火!

吓,也罢。今日趁师父师兄多不在庵,不免逃下山去。倘有些机缘,亦未可知。有理吓有理。

【风吹荷叶煞】 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似这等削发缘何?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 那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那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那里有江河两岸流沙佛?那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好了! 且喜被我逃下山来了!

【尾声】 但愿生下一个小孩儿,却不道是快活杀了我!

(笑下)



目莲: 或作目连、目乾连、目犍连,是婆罗门族的姓氏,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盂兰盆经》说他为救生母脱离饿鬼地狱而设盂兰会。我国民间据此敷演为目莲救母说唱和戏曲。灵山: 印度的灵鹫山,为佛家圣地之一。南无 (na mo拿摩): 梵语音译词,谓合掌稽首之礼。阿弥陀佛: 梵语佛号,或译无量寿佛,或译无量光佛,或译无量清净佛。子弟: 年轻后生。煠: 俗作“炸”。弥陀:“阿弥陀佛”的简称。螺: 法螺,佛教吹奏乐器之一,用海螺壳做成。功课: 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佛事。多心经、孔雀经、莲经: 都是佛经书名,全称分别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妙法莲华经》。 哆 (duo多) 呾(da达) 哆、 萨嘛诃 (he呵): 都是佛经中梵语助词的音译。般若波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娑 (suo唆) 婆: 佛经梵语音译词,意译为“奈何”,即不堪忍受之意。傻角: 傻相,傻样。布袋罗汉: 俗名契此,法号长汀子,五代后梁奉化人。世传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常以杖荷一布口袋募化,故人称布袋和尚,即佛寺中弥勒佛的塑像。挫: 损失,浪费。降龙的、伏虎的、长眉大仙:都是佛教传说中的罗汉,寺中有他们神态各异的塑像。香积厨: 佛寺里的厨房。玳筵: 丰美的筵席。玳即玳瑁,海里生长的一种形似乌龟的爬行动物,其卵可食,甲壳可做装饰品。东阁: 招待宾客的馆阁。望夫台: 相传古代有一妇女每日登山盼望在外服役的丈夫,并逐日掘土堆积,久而成台,故称。这里借指渴望过世俗的夫妻生活。芙蓉软褥: 泛指绣花被褥,这里专指夫妻的同床共被,因芙蓉并蒂双生,故用其象征意义。黄绦(tao滔): 用黄色丝线编织的扁平的带子。直裰 (duo多):僧道穿的袍服,又是古代士大夫的便服,所以说自己不是男儿汉,不应系黄绦,穿直裰。洒落: 一作洒乐,意为玩乐,既无拘无束而又快快活活。

《藏经》: 即 《大藏经》,佛教经典丛书名。这里指各种佛经。罗刹女: 又名罗刹婆,状凶恶,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疾捷可畏。本为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女恶魔,佛教又加以演化,说她可以变成美女去降魔。这里是说自己不愿像罗刹女那样去为佛家效劳。南海水月观音: 即观世音菩萨。俗传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南方浙江海中的普陀山,而佛寺中其塑像作观看水中月影之状,故称。座: 通“坐”。“那里有”四句: 是说世上根本没有什么佛。



《思凡》的作者和作品写作的时间均不可确考。早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就有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北宋时搬演为 《目连救母》杂剧。流传到明代,郑之珍的 《目莲救母劝善戏文》 中始有“尼姑下山”的情节,冯惟敏也作有 《僧尼共犯》杂剧,万历年间刊印的戏曲选集 《玉谷调簧》 中所收 《思婚记》的 《尼姑下山》,已初具规模,至清代张照 《劝善金科》中的 《动凡心空门水月》,更进一步完善。《纳书楹曲谱》注明此剧为梆子腔,选入 《缀白裘》的 《思凡》为弦索调。它是由昆剧移植到地方戏中的一个折子戏,原来只以单折戏的形式流传民间,乾隆初期又经艺人反复加工,并增写了 《下山》 一折,各称为 《孽海记》。过去,昆腔、高腔系统各种演出较多; 解放后,昆剧、京剧、徽剧、婺剧、汉剧、秦腔还不断上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著名优秀传统戏之一。

《孽海记》属于花部乱弹戏。小尼姑在整本戏中原是一个为作者所否定的淫尼,形象苍白,但在这个独立的演出本里,她已被塑造成一个反宗教、反礼教、反理学的光辉的叛逆形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是这个戏的一大特色。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秩序,都竭力提倡孔孟思想,宣扬程朱理学,并利用宗教迷信来毒化社会,扼杀人性,消灭人民的反抗意志。处于这样冷酷的社会环境,一个身入空门的弱女子,而要重返人间,并且去追求她应该享有的自由生活,这不仅为佛门的清规戒律所不许,也为社会的封建势力所不容。然而,赵色空的出家“原非本心”,不甘寂寞,她的一颗正在燃烧的春心,迫使她清醒地意识到,灵山无望,苦海无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将在蒲团上葬送终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她内心的剧烈的冲突,使她感到“火烧眉毛”般的焦急,不得不“且顾眼下 ”。只有执著现在,才能把握将来。因此,她不信邪,不信神,采取果断的行动,敢于挣脱清规的束缚,冲破封建的罗网,扯破袈裟,跳出火坑。她下山的唯一动机是出于“思凡”,即出于对人世间美满婚姻的热烈向往。因为她正处于豆蔻年华、精窦初开之时,平日与寺外“几个子弟”中的一个“他”就已含情脉脉,“两下里都牵挂”了。她虽在口念弥陀,却在心恨媒婆,暗中伤感没有为她作伐的冰人。为了“寻一个年少哥哥”,所以,她终于“不免逃下山去”。戏中通过 【山坡羊】、【香雪灯】 两段曲文,发泄出青年女性被束缚的炽热情感,倾吐出她们被压抑的苦闷心境,就是向封建社会吹响的人性解放的号角,也是一曲高唱入云的自由恋爱的颂歌。

赵色空的思想行为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表明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乾隆年间,资本主义荫芽在中国生长的初期阶段,“情”与“理”的冲突、民主与专制的矛盾斗争的尖锐性。这一折戏虽然短小,却颇精悍,它代表了封建社会末期反对宗教和礼教、肯定人的正当生活要求的民主思想,具有近代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

运用了新颖的戏剧手法,是这个戏的另一特色。戏中对色空心理活动的描写,既深刻又大胆,新颖独到,不落常套。【哭皇天】 一段曲文,写她绕巡回廊散闷,面对两旁那些常见的罗汉,顿时在她眼里都神气活现,感情专注,同她发生了思想交流,为她的前途命运担心,并且鼓励她及早还俗。化虚入实,以静写动,把泥塑土偶设想为活人,很富有人情味,它真实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样,既避免了剧情的单调和沉闷,又引进了戏剧性的机制,收到了戏中有戏的舞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