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记·迎施》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原文与翻译、赏析

【金落索】(旦) 三年曾结盟,百岁图欢庆。记得溪边两下亲折证。闻君滞此身,在吴庭,害得心儿彻夜疼。溪纱一缕曾相订,何事儿郎忒短情。我真薄命,天涯海角未曾经。那时节异国飘零,音信无凭,落在深深井。

【前腔】 (生) 别来岁月更,两下成孤另。我日夜关心,奈人远天涯近。区区负此盟,愧平生,谁料频年国势倾。无端又害出多娇病,羞杀我一事无成两鬓星。(白)今日特到贵宅呵,奉君王命,江东百姓全是赖卿卿。(白) 小娘子,你若肯去呵,二国之兴废存亡,更未可知,我两人之再会重逢,亦未可晓。望伊家及早登程,不必停留,婚姻事皆前定。

(旦) 既然如此,勉强应承。待我进去禀过母亲,方可去也。(生)

正是。(旦下。生) 众军士那里,快取冠带过来。(众上请旦) (下略) (旦悲介。)

【三换头】 (旦) 孤身只影,未识侯门行径。况天南地北,路途谁惯经。我未往先战惊。这其间只是我不合来溪边独行。羞杀人儿也,浣纱谁问聘。敬谢君家,恐这样姻亲空作成。

(生) 小娘子不要烦恼。…… (众) 就此起程。

【前腔】(众)鸾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看欢声遍城。此去一生欢庆,这壁厢只得把那壁厢暂时承领。况切君王望,紧行莫住停。

奉告娘行,想这段姻亲真作成。

(众) 禀老爷,已到宫门首了。(生) 闻主公在后殿,不免竟入。

【生查子】 (小生) 日长深殿中,拂拂南风竞,聊抚五弦琴,为解吾民愠。

(生进相见介) 主公,奉迎西施,已在宫外。(小生) 范大夫就引进来。(旦进,众喝旦拜介。小生)美人起来。果然天姿国色,绝世无双。范大夫,皆是尊赐。(生) 岂敢。

【东瓯令】(小生)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美人,念千年家国如悬磬,全赖卿平定。若还枯树得重新,合国拜芳卿。

(旦) 只恐性质凡庸,容颜粗丑,不足以副君王之望。

【前腔】 (旦) 嗟薄命,愧无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金屋难相称。(小生白)你晓得歌舞么? (旦) 看萧萧裙布与钗荆,歌舞更何曾?

【刘泼帽】 (生)娘行聪俊还娇倩,胜江东万马千兵。你立功异域才堪敬。那时海甸清,眼见烽烟净。

(小生) 范大夫传下命令。点选宦官五十名,宫女一百名,宝马香车,旌旄鼓吹,伏侍美人到西土城别馆去居住。目下就请娘娘亲去教他歌舞。

【前腔】 (众)金门火速传君令,点宫娥尽到西城,尽心昼夜来供应。

他日法驾临,万姓看行幸。

《浣纱记》在 《允降》 出后,叙越王夫妇与范蠡入吴为养马奴。吴王病时,勾践尝粪献诚。吴王感动,赦其归国。勾践归后卧薪尝胆、早夜劳心,以图雪耻; 又用文种之谋,以选美女献吴王为 “上策”: “一则见我服役之情,二则动彼荒淫之志,奸邪进用,忠信见疑,在彼则国当微,在我则坐可观变。”但遍寻国中,无中意者,于是从范蠡所荐,决定迎取三年前范蠡游春时邂逅而订终身的浣纱女西施入吴反间。

此出前半叙范蠡亲领军士往山村迎取西施,他让军士在村口等待,独自进村与西施相见。西施以为范蠡来践前盟,春风满面,不料却要将她送往吴国,听完范蠡说明 “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遂亡” 的道理后,她只能悲叹 “好苦楚人也”。这里所录即此出后半之曲。西施回忆二人溪边以浣纱订盟后,范蠡身困吴庭,三年来她因思念而得心痛之病,今得相见,却要她去异国飘零,如落深井之中,怎能不怨范蠡 “短情”,不哀自己 “薄命”? 范蠡为此亦觉羞愧,但为江东百姓,为二国之兴废存亡,只得忍痛割爱。第三曲抒发了西施又惧又悔的复杂心情,若不是独行溪边遇范蠡,怎会遭此孤身只影人吴庭的磨难?西施身不由己,只得告别母亲和同村姊妹,鸾车、笙歌送往王都。【生查子】、【东瓯令】 皆勾践之曲,他自叙身处深殿中,日日为灭吴而辛劳 (《礼·乐记》: “昔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南风,一说为凯风。《诗·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 这里勾践以 “南风”、“五弦琴” 喻奏凯歌。),他因国力衰弱 (悬磬,喻匮乏,空无所有。《国语·鲁语上》: “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公序本注: “悬磬,言鲁府藏空虚,但有榱梁如悬磬也。”),而将灭吴复国的希望寄托在西施身上。范蠡亦夸西施此去将 “胜江东万马千兵”。在越国君臣的安排下,西施开始了学歌舞、入吴反间的生活。

此出主要表现西施、范蠡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情爱的高尚品质。西施原不愿“移彼易此”,但得知“社稷废兴,全赖此举”,“江东百姓全是赖卿卿”之后,便答应前往。虽明知是向虎山行,心中畏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这是一个既有倾国倾城之貌,又有爱国爱民之心、能够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在此之前,诗人们多只是描写西施之美或以西施之美为喻,如屈原的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人以自代。” (《九章·惜往日》),王维的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西施咏》),苏轼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而宋董颖的大曲 【道宫薄媚】 《西子词》 竟以西施为 “妖姬”,批评她辜负夫差恩怜、未能如虞姬殉项羽之情而死,故曲中令西施自经以殉夫差。《浣纱记》 中的西施比以往文艺作品中的西施形象更为美丽丰满。作品描写西施答应赴吴时出现过悲苦、哀怨、悔恨、畏惧的情绪,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与处境,符合生活的真实。作者没有一味拔高地描写这个人物,正是他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