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原文与翻译、赏析
【耍孩儿】 虽不曾把黄金堆到北斗杓儿柄,也做的过家私叠等。只为你虚心假意会劳承,赚的他囊橐如冰。(带云)他有钱呵,(唱) 一家儿簇捧做胸前肉,(带云)他没钱呵,(唱) 半合儿憎嫌做眼内钉,早把倒宅计安排定。只为些蝇头微利,蹬脱了我锦片前程。
【三煞】卖弄甚锦绣帏翡翠屏,则他这瓦罐儿早打破在你胭脂井。他便能飞也飞不出千重网,便会跳也跳不过万丈坑。郑元和亲身证。你就将他赶离后院,少不的我也哭倒长城。
【二煞】 我和他埋时一处埋,生时一处生,任凭你恶叉白赖寻争竞。常拼个同归青冢抛《金缕》,更休想重上红楼理玉筝。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
(卜儿云)好波。你个谢天香。(正旦唱)
【尾煞】 我比那谢天香名字真,他比那柳耆卿也不斤两轻。折莫娘将定盘星生扭做加三硬。你待要我卖笑求食,直将我来慢慢的等。
郑元和被其父打得昏死过去后,亚仙闻讯赶去救护。鸨母随脚追到,硬将亚仙拖回家。经此巨变,亚仙的心意渐定,决心与元和同甘共苦。她遣使女找来元和,并算清二十年衣食之用,还给她的娘,与元和共同走出家门,重新开始生活。此处所选四曲,正是她与娘理论、算账时的唱词。鸨母嫌元和贫穷、烂缕,亚仙便以一曲 【耍孩儿】 加以驳斥。首二句说明元和虽不是豪富,当年也有相当的财力。接下去她又言正词严地指出,正因为娘虚情假意的欺骗,才使元和囊中如洗。“一家儿”与 “半合儿” 两句是对比的写法,用 “胸前肉” 与 “眼中钉” 这通俗的比喻,写出妓家的势利眼: 在元和经济情况变化时,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他。这两句虽纯用口语,却依律作了对偶,于自然中见其整饬。最后一句 “蹬脱了我锦片前程” 至关紧要,点出亚仙早就想从良的愿望。
鸨母劝亚仙,说锦绣帏、翡翠屏留不得乞儿。亚仙听后,便在 【三煞】 中继续揭露她使诡计骗钱的伎俩。“瓦罐儿打破在胭脂井” 是一个形象而又巧妙的比喻。古人用瓦罐在井里汲水,一不小心,瓦罐就会被井栏磕破。破瓦罐又是乞儿行乞的工具,高文秀曾有同题材的剧作《郑元和风雪打瓦罐》,因此“瓦罐” 意为双关。“胭脂井” 原是陈后主与张丽华典故,在隋兵攻进来时,陈、张和孔贵嫔三人一起躲入景阳宫井中,后人称此井为 “胭脂井” 或称 “辱井”。这里用胭脂井比喻妓女家,而郑元和正是在这里倒了霉,打破了 “瓦罐” 。“他便能”、“便会跳”两句是加了衬字后的对偶句,句中关键词为 “千重网”、“万丈坑”,意义重叠,加强了对鸨母歹伎俩的批判。“哭倒长城” 用孟姜女典故,表达亚仙跟随元和矢志不改的决心。
【二煞】 继续申明其志: 与元和生死与共。“常拼个”、“更休想” 两句也是加了衬字的对偶句,与 【三煞】 中“他便能” 等两偶句意义重叠不同,其意义似相对而实为递进。前句表明与元和同生共死的决心,后句申明再不重操旧业,这是重点,为了跳出火坑,宁愿 “同归青冢”。“青冢”,用王昭君典故。从文字来看,“青冢” 对 “红楼”,“金缕” 对“玉笙”,甚为工整,且词采浓郁,与 【三煞】 那两句词语本色不同。“非是我” 以下三句,虽是说明原因的陈述句,似为平淡,而平淡中见二人之情深,恰如佳酿,色淡而味醇。在这一曲中可以看到作者遣词造句的两个特点: 本色的口语与经过锻炼的丽词美句并用; 骈句与陈述句交替。这正是 “曲”这一文体有别于诗词典雅蕴藉的总体特色。
【尾煞】 是李亚仙对自己今后生活作出安排时的唱词。重头在唱词中的插白中,即算了二十年的衣食之费给娘,自赎自身,讨得个自在之身,与元和重新开始新生活,唱词则比较简单,且纯用口语,明白晓畅。唯第一二句,她把自己与元和比作谢天香与柳耆卿,即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似有不妥。谢柳故事见关汉卿杂剧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这是一部典型的才子、名妓恋爱剧,当时很有影响。把剧中主人公与名人相比,未尝不可,不过这里出现一个问题: 《曲江池》 演的是唐代故事,其主人公怎么会提到宋代名人,而且以他为楷模呢? 岂非有 “关公战秦琼” 之嫌?这只能说是用典欠斟酌。然而,年代的舛错,在元杂剧中并不少见,汉用唐典,先秦用汉典的例子常有发生。至于在曲文中汉人套用唐诗名句,唐人化用宋词名句的情况就更多了。可见元剧作家的时代观念不强,只顾及名人名作的效应。这一作品也未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