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杂剧·梅鼎祚《昆仑奴》原文与翻译、赏析
(将官) 甲士们,向前围住者! (昆仑)
【滚绣球】 吉铮铮,铁铛铛, 密匝匝,绿沉枪。 (众)俺老爷曾定两都,战河北。“山东宰相山西将”哩! (昆仑) 最生憎山西出将,则好去河北争强。(众) 你是崔家牧马驱羊的,有甚强来? (昆仑) 你那里知道,那卫长平曾牧马,苏属国也驱羊。传与你贤明宰相,莫欺俺粗坌的儿郎。(众)他是中书屡考令,汾阳异姓王。(昆仑) 你道是二十四考中书令,两字汾阳异姓王,俺提和放也不甚周章!
(众)俺老爷拿你,也只为天下除害。(昆仑大笑科) 可笑,可笑!
你见害天下的那里是俺这一班贫贱的人?俺试说眼前事你试听者。
【醉太平】有一个设金鸡宝帐,(众)这是安禄山了。(昆仑) 有一个坐偃月深堂,(众)这是那李林甫了。(昆仑) 有一个南征北讨要开疆,(众)这又是杨国忠了。(昆仑) 把乾坤扰攘。攘得个六龙栈道连云上,六宫夜雨霖铃响,六军戈甲掩胡霜,是他们主张!
唐代豪门富户常以南海国人 (泛指居住今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之民) 为奴,称昆仑奴。此剧是根据唐人段成式 《剑侠传·昆仑奴》 改编的四折 “末本”戏,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怀异术又助人为乐的昆仑奴磨勒的形象。写官至千牛卫的崔生前往看望父执郭子仪,郭府中歌妓红绡钟情于崔,送别时暗示可于十五日夜相会,随行的昆仑奴磨勒勘破红绡的暗示,陪同主人赴约,始而遣走更夫,继而挝杀猛犬,负崔逾墙与红绡相会。随后又先后负妆奁及二人踰墙出府,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年后,在一次游曲江时,被郭府家奴发现行迹,郭子仪命甲士五十人单拿昆仑奴磨勒,磨勒乃告别主人,飞身而去,那 “攒矢如雨,列甲成云” 竟沾不得他一毫。郭子仪始知磨勒是剑仙式人物,在探知他将与崔生夫妇相会时,亦前往劝其为官。磨勒拒之,反劝其急流勇退,自称已 “登名绿简”,告别众人,仙游去了。第三折本是写郭府甲士如何围捉昆仑奴的,但五十甲士非只近不得身,反遭昆仑奴的指斥,痛诉为害天下的不是贫贱者,恰恰是那些口蜜腹剑、阳奉阴违的高官显爵,所选二曲显示的就是昆仑奴蔑视权贵的胸怀。
当其时,刀枪林立,碰击声声,众甲士已将昆仑奴团团围住,并抬出主子郭子仪来吓唬他,说什么“山东宰相山西将”——即将相加于一身,权势无比。昆仑奴讥讽道:那就该去河北(“安史之乱”的腹地)争强,在这儿抖什么威风!甲士们又以他为人牧马驱羊的奴才身份嘲笑他。昆仑奴自豪地答道:汉代名将卫青就牧过马,汉代名臣苏武也曾赶过羊,你家宰相怎能轻视。这时甲士们更炫耀起郭家的权势: “中书屡考令,汾阳异姓王。”这倒也是实情,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乾元元年(758)进位中书令,当年即主持一年一度对全国官吏的考绩,直至建中二年(781)去世,历经二十四次,故其拥有“屡考令”或“二十四考”的称渭。上元二年(761)又受封汾阳郡王,非皇室同姓而封王,自是无比的尊荣。可是昆仑奴却不把他看得神圣不可侵犯,所谓“提和放也不甚周章”,意即敢于褒贬,不费什么思量,表现了一种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的气概。
随后,甲士们竟说缉拿他是“为天下除害”,这下可惹恼了这位“贫贱的人”,他在一连举出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之后指出:把天下搅得大乱,迫使君王逃亡蜀地,不是就由自这些权倾一时的人物的倒行逆施吗?如今,大害不除,反过来,把镇压无辜小民视作“为天下除害”,岂不是颠倒黑白吗!其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令人惊叹。
值得注意的是昆仑奴所点出的这些为害天下的人物皆不直呼其名,而是用了各自的典故。“南征北讨要开疆”的自指杨国忠,然此事无考,或指其身为兵部侍郎兼领剑南节度使时先后数次发兵攻南诏事。“坐偃月深堂”的指李林甫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所谓偃月堂是李的议事厅,当其时是臭名昭著的陷害忠良之地。“设金鸡宝帐”的是指安禄山,《资治通鉴》天宝六载(747年)记“上(玄宗)尝宴勤政楼,百官列坐楼下,独为禄山于御座东间设金鸡障”。“金鸡障”作为唐玄宗宠幸奸佞之典则为时人所熟知,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的讽谕诗中就揭露此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儿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即可为证。总之,通过用典更具体地揭露了这些为害天下者的罪恶行径。作品就是通过这样针锋相对的对甲士们的批驳深化了主题,丰富了形象,使昆仑奴不仅是一个对崔家知恩图报的义仆,而成为蔑视权贵、嫉恶如仇、敢怒敢言的英雄。杂剧是根据唐人小说传说铺演开来的,第三折又是剧情的高潮,但独独昆仑奴和甲士们的对答为小说传说所无,这一创造反映了作者 “粗坌的” 聪明、“贫贱的” 无畏的创作倾向,十分难得。
明代著名戏曲家徐渭曾对此剧进行修订,他在 《题昆仑奴剧后》 指出: “越俗越家长,越警醒”,“散白与整白不同,尤宜俗宜真”。《昆仑奴》 杂剧无疑是贯彻了这一创作理论,其警醒处恰在 “俗” 与 “真” 之中。我们看此剧与 《玉合记》 传奇大异其趣,或许就来自徐渭的修订,此言当大致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