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佚名《风雨像生货郎旦》原文与翻译、赏析
【四转】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剌,百枝枝花儿叶子,望空里揣与他个罪名儿,寻这等闲公事。他正是节外生枝,调三斡四,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减了神思,瘦了容姿,病恹恹睡损了裙儿祬。难扶策,怎动止?忽的呵冷了四肢,将一个贤会的浑家生气死。
【五转】火逼的好人家人离物散,更那堪更深夜阑,是谁将火焰山移向到长安?烧地户,燎天关,单则把凌烟阁留他世上看。恰便似九转飞芒,老君炼丹,恰便似介子推在绵山,恰便似子房烧子连云栈,恰便似赤壁下曹兵涂炭,恰便似布牛阵举火田单,恰便似火龙鏖战锦斑斓。将那房檐扯,脊梁扳。急救呵可又早连累了官房五六间。
【六转】我只见黑黯黯天涯云布,更那堪湿淋淋倾盆骤雨,早是那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知奔向何方所。犹喜的消消洒洒、断断续续、出出律律、忽忽噜噜阴云开处,我只见霍霍闪闪电光星炷。怎禁那萧萧瑟瑟风,点点滴滴雨,送的来高高下下、凹凹凸凸一搭模糊,早做了扑扑簌簌、湿混淆渌渌疏林人物。倒与他妆就了一幅昏昏惨惨潇湘水墨图。
【七转】河岸上和谁讲话,向前去亲身问他,只说道奸夫是船家。猛将咱家长喉咙掐,磕搭地揪住头发,我是个婆娘怎生救拔!也是他合亡化,扑冬的命掩黄泉下。将李春郎的父亲,只向那翻滚滚波心水淹杀。
《风雨像生货郎旦》是元代佚名杂剧中的优秀作品。“像生” 是演唱的意思 (以说唱为业的女子,也可称作 “像生”)。“货郎旦” 指唱【货郎儿】的旦角。在剧中即张三姑。可以看出,张三姑是本剧的关键人物。故事是说李彦和娶妓女张玉娥为妾,悲剧就从此开始。张进门后气死正室刘氏,又与奸夫李彦实合谋,要夺李家财产。他们设计烧了李家房屋,在李家父子与奶娘张三姑逃到河边船上后,将彦和推进江中,又要勒杀张三姑,因有一梢公恰恰撞见,张与情人仓皇逃走。三姑带着李彦和子春郎, 无法生活, 就将春郎卖与拈各千户为子, 自己向货郎张古学唱 【货郎儿】,卖唱为生。十三年后,三姑巧遇落水被救、穷困潦倒的李彦和,两人结伴同行。而此时,拈各千户已死,春郎袭位。一日,春郎因事去河南,宿驿馆。驿子唤来三姑和彦和献艺。三姑见千户像春郎,就将李家故事编成《九转货郎儿》演唱,使一家人重新团圆,又惩罚了张玉娥与李彦实。以下所选便是《九转货郎儿》的【四转】、【五转】、【六转】、【七转】。这四曲大致唱出李家的变故。
这曲《九转货郎儿》 不论在语言文字或是表达方式上都很有特色。有很强的民间说唱文艺特色,语言通俗而生动,感情色彩浓厚,很有感染力。而且每一转都各有特点,体现出民间说唱形式成熟的、多样化表现手段。【四转】 的语言通俗而形象,充分表现出民间口语的强大生命力。第一、二句“舌剌剌挑茶斡剌,百枝枝花儿叶子” 非常形象地形容出张玉娥整日挑三拣四,想方设法挑衅问罪,“望空里揣与他个罪名” 的样子。而“吐不得咽不得的这一个心剌” 也很生动地将 “大浑家” 受气的心态准确地描画出来。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词,唱出当时李家乱哄哄、闹吵吵的情况,却同时还简明有力地刻画了两个女性的形象: 一个是泼辣刁蛮,心肠狠毒;另一个却是软弱无奈,逆来顺受。
【五转】 唱李家失火的情况,用的是另一种手法: 即连续用几个典故来形容火势。一是火焰山移到长安;二是九转飞芒老君炼丹; 三是介子推烧在绵山; 四是张良火烧连云栈; 五是赤壁下火烧曹兵; 六是田单布下火牛阵,即墨城下破燕军。这六则是宋元时老百姓喜爱的、耳熟能详的故事,用来形容火势之旺,最能启发听众的想象力,比费力地描述火势,要省力而更富于形象性、生动性。不但写出大火的无情、可怖,更衬托出李家大火下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使人更痛恨张玉娥的蛇蝎心肠。
【六转】 唱李家一家人在风雨中仓皇逃命的情况。这一 “转” 写得情景交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是九支曲子中最煽情的一支。从句法上,用了排句,如 “怎禁那萧萧瑟瑟风,点点滴滴雨; 送的来高高下下、凹凹凸凸、一搭模糊”。而在用字上是多用双声叠字,一曲中共用了三十个。这三十个双声叠字中,有的形容事物,如 “窄窄狭狭,沟沟堑堑” 形容路; 有的形容自然现象,如 “霍霍闪闪” 形容电光,“萧萧瑟瑟” 形容风; 有的形容人,如 “扑扑簌簌”、“湿湿渌渌”。这些双声词都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加强了环境与自然现象的渲染,使李家的悲剧更具有戏剧性,并充分表现出人物在逃难时慌不择路、悲怅凄凉的情绪。【九转货郎儿】 是演唱形式,用排句和双声词,使音乐急管繁弦,歌唱者更有发挥余地,调整节奏、轻重有致,运用声音,铿锵委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使听者荡气回肠,充分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对张玉娥与李彦实的狠毒同仇敌忾,对李家的遭遇,一洒同情之泪。
【七转】 的写法又有不同,是用简明的叙述方法,阐述李彦和糊里糊涂上了奸夫的船,被掐住喉咙、揪住头发,推入江心。这里既表现出张三姑的无奈: “我是个婆娘,怎生救拔!” 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一场悲剧发生,看着主人被推下江。同时,也对那贪恋女色、轻信花言巧语、昏庸无能的李彦和有所针砭。“也是他合亡化”一句,既透着无奈,也含着怨恨。毕竟这家破人亡的结果,李彦和难辞其咎。
这个剧作虽写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故事,却也是元代社会,乃至历代社会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以男性为中心的多妻制,曾引发了多少悲剧! 因娶妓女而败家,只是其中一个类型。但是元杂剧中类似这种模式的剧本,却有一定数量,可能在当时有一定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