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联班》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李渔《比目鱼·联班》原文与翻译、赏析

【紫苏丸】 (小旦上)声容两擅当场美,赚缠头复多长技。撞烟楼有女更聘婷,只愁未识家传秘。

奴家刘绛仙,舞霓班中的女旦是也。女儿藐姑,年方一十四岁。他的容貌、记性,又在奴家之上。不免唤将出来,把挣钱财的秘诀,传授他一番,多少是好。藐姑在那里?快些出来。(内) 来了。

【前腔】 (旦上) 家声鄙贱真堪耻,遍思量出身无计。只除非借戏演贞操,面惭可使心无愧。

(旦) 母亲,做妇人的只该学些女工针指,也尽可度日。这演戏的事不是妇人的本等,孩儿不愿学他。

【桂枝香】 术将心毁,貌将淫诲。似这等混浊丰饶,倒不若清高饥馁。若要儿追芳轨,儿追芳轨,只怕前徽难继,心思枉费!我自有内家规。

慢说是面厚家才厚,却不道名亏实也亏!

【前腔】 (小旦) 烟花门第,怎容拘泥。拼着些假意虚情,去换他真财实惠。况有这生涯可比,生涯可比,把凤衾鸳被,都认做戏场馀地。会佳期,张珙虽留恋,莺莺不姓崔。

我做娘的有三句秘诀传授与你,你若肯依计而行,一生受用不尽。(旦) 那三句秘诀? (小旦) 叫做许看不许吃,许名不许实,许谋不许得。(旦冷笑介)

【长拍】 叠叠相关,叠叠相关,重重坑阱,好教我谋主代人惊畏。似这等虚张情网,空摄迷魂,他犯何辜受此羁缧?便做道全节不曾亏,把零香碎玉,也无端糜费。风影虚名犹吝惜,况实在,丧便宜。入耳先教惭悔。把口头名节,失去难追。

《比目鱼》 为李渔据自撰的小说集 《无声戏》 中 《轻富贵女旦全贞》(亦即 《连城璧》 中 《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 一篇改编而成,是李渔戏曲作品中思想成就较高的一部。传奇写书生谭楚玉同戏曲女艺人刘藐姑相爱并结成伴侣的故事。此剧一改其他剧作中对女性的歧视态度,对女主人公刘藐姑采用了正面歌颂的角度,塑造了一个姿容俏丽、知书达理、坚贞不屈、不为利诱、出污泥而不染的女性形象。《联班》 一出戏,最集中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刘藐姑可贵的品格,乃是全剧的关眼所在。

刘绛仙姿色出众,戏又唱得好,并掌握了其他女戏子不曾具备的戏外功夫——善于和那些有钱的男人周旋,所以轻易就挣下了很大一份家产。刘绛仙生了个女儿刘藐姑,容貌记性又远在她之上,这使她对将来的牟取暴利,更充满了信心。《联班》 一出,就是刘绛仙将要为女儿组建新的戏班时,对女儿亲授家秘 “厚黑学” 时的一场戏。

【紫苏丸】 第一支曲子,为刘绛仙的一段唱。刘绛仙凭着甜蜜的嗓音、俏丽的姿色与勾人心魂的技巧,捞取了男人不少便宜 ( “缠头” 乃是男人送给歌妓舞女的锦帛一类的财物)。刘绛仙很为她的谋财之术自鸣得意,她所遗憾的,是她的更为娉婷的女儿还 “未识家传秘”,亲传家秘,就不仅是相当必要,而且是极为迫切的事了。

【紫苏丸】 第二支曲子,是刘藐姑的一段唱。母亲所引以为荣的,却正是女儿深以为耻的。一个 “耻” 字,将刘藐姑的操守禀赋表露无遗,也为此后的情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正是因为她不齿于蝇营狗苟的卖笑生活而自有所爱,才有了后面不畏威逼利诱、毅然投河而死的壮举。李渔在《闲情偶寄》 中讲到 “密针线” 一节时说: “凡是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他的戏剧精于情节的安排,讲究前后情节的穿插照应,于此可见一斑。家庭的名声不好,已经是无法摆脱的了,在藐姑看来,只有通过演出那些歌颂女子贞洁贤良节操的戏剧,才可以使她虽面带惭愧之色,却能够无愧于心。母女俩的趣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桂枝香】 一支曲子中,刘藐姑进一步批判了母亲那些立身处世的法术。她认为巧设机关就等于让自己的心灵遭受戕害,妖冶的打扮只能引诱人们去放纵情欲。她宁肯保持节操而忍受饥饿与贫困,也不愿意去享用那不明不白、肮脏龌龊的荣华富贵,让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受到玷污。让她学戏也行,但只怕 “前徽难继”,母亲的 “好名声”,她是不愿意继承下来的。母亲的一番心思,注定是要白费了。“我自有内家规” 一句,义正辞严地唱出了刘藐姑独立不迁的人生气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出自屈原 《渔父》) 身为女子,却能够独抱幽怀,何其难得! 刘藐姑对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早已经看透了: 不要说什么脸皮厚家产才厚了吧,名声坏了,才是真正吃了大亏! 署名秦淮醉侯的批评者于此折中眉批道: “孰诮笠翁不讲道学!” 李渔戏剧主题多不严肃,素来被评论者讥为轻薄,这样的话虽然不能为李渔的戏剧正名,却毕竟点出了此剧中人物思想的闪光之处。

眼看自己的计划要落空,刘绛仙岂肯善罢甘休。【桂枝香】 第二支曲子,为刘绛仙说服藐姑的一段唱: “咱们这烟花门第,哪里还容许扭扭捏捏的假正经,用虚情假意赚来钱财,才是真的实惠。何况咱们的营生就是如此,那床上的颠倒风流,不过是我们表演舞台的延伸罢了。和男人们相会的时候,那些多情郎就是再恋恋不舍,咱们也不能像崔莺莺那样动了真心。” 接下来,刘绛仙向刘藐姑传授了三句秘诀,这三句秘诀大有讲究,说来说去,当然都是骗男人倾家荡产、吃亏上当的机关。

母亲的教唆,换来的只是女儿的一声冷笑。接下来的 【长拍】 一支曲子,表现了刘藐姑在母亲亲授 “家传秘” 之后的感受。叠叠机关,使人不寒而栗。母亲的话,使刘藐姑这位 “谋主” 反倒替那些受骗上当的男人们担惊受怕起来。虚伪的情感骗局,好似张开的大网,白白地让那些多情男儿们失魂落魄、痛苦不堪。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错,竟要承受这样的惩罚和折磨呢! 她的心地是纯洁的,更是善良的。为他人担忧,就使得她难能有害人之心。接下来,她仍然在为自己的名节担心。如果像母亲说的那样,即使做到了保全节操,不曾使自己受到损害,但那大好的青春,却也要像抛撒零香碎玉一样,给白白浪费掉了。刘藐姑爱惜着自己的名誉,连对那些有关她名声的捕风捉影般的虚假传闻,她也十分细心谨慎地对待,更不要说实实在在地丧失便宜了。她为听到母亲讲述那样的话而愧悔不已,觉得自己口头的名节,已经失去,再难追回了。她不肯为无谓的事情而虚度青春,更不肯使自己蒙羞受辱。春天的花儿要把美丽绽放给春风和阳光; 她的爱情,也要献给自己所爱的人。这支曲子中,刘藐姑的形象被赋予了灿烂夺目的光彩。

贫寒而多才的书生谭楚玉为了接近刘藐姑,情愿抛弃儒业加入戏班做优伶,在与刘藐姑同台演戏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在富豪钱万贯与母亲的共同逼迫下,刘藐姑借演戏之机,与谭楚玉双双投江而死。二人死后尸体抱在一起,化作了比目鱼。这便是本剧名目的由来。我们已经能够注意到,这部传奇的题材有着非凡的思想价值。近人郑振铎在他的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中评论此剧时说:“ 《笠翁十种》,最少做作、最近自然者,当推《比目鱼》。像《投江》 的一折,简直辨不出是戏中戏,还是真实的放在目前的事; 真情喷薄,没有不为之感动的。”

然而,李渔是一个眷恋世俗的剧作家,他追逐并讴歌着他那个时代庸俗的社会风气,过分地追求戏剧的喜剧效果 (他曾经讲过 “一人不笑是吾忧” 一类的话),他的思想方面的局限,使得 《比目鱼》 没有成为一部感情深沉的卓越的悲剧: 后来,比目鱼被退隐官吏慕容介救起,谭楚玉、刘藐姑重现人形。此剧最后以谭楚玉中进士并立功得官,与刘藐姑结为夫妻的欢喜结局而告终,又回到才子佳人大团圆的老路子上去了。此剧终于未能发出本应更加明耀的艺术光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