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解】
这是作者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所写。“铭”是古代一种常刻在器物或碑上用于规诫和褒赞的韵文。本文是用以自警的“座右铭”。古人常借“陋室”表示自己高尚的情操。刘禹锡这篇“铭文”也表示:虽然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但只要住的人志向远大,品格高尚,就不会感到住的是陋室了,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篇铭文是刘禹锡的杰作,通过对“陋室”的生动描绘和高度欣赏,抒写了作者高洁雅致的胸怀和悠然闲适的生活情趣。全文仅81个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该文立意、布局、语言都很有特点。从立意上来说,虽然是为陋室作铭,但没有直接描述陋室如何简陋,而是采取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另外,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提“陋室”如何“陋”,却从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立意不落窠臼,是文章构思特别精妙之处。
文章布局分为三个层次:1。作者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来比喻“陋室”,意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文章主旨——颂扬“惟吾德馨”。2。围绕着这个核心,作者接着描写了陋室的环境及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的是“陋室”清幽雅致的景色,从室外写到室内,优美如画,分外宜人;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生活风貌,表现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尚品德,既足见“惟吾德馨”,又足以表明“陋室”不陋。3。第三层通过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用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他们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最后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从而把“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致。文章以议论开篇,以双重比喻起兴,而后揭示主旨。主旨一经揭示,便层层紧扣,先用衬托手法,再列举史实,引用古语,逐步加深主旨,使得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从语言上说,有排比、对偶、散行,以四言句为主,中间夹有五言句和六言句;除用单句结尾不押韵外,通篇押的是一个韵脚,而且两句一押,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语句参差错落,节奏鲜明顿挫。
本文融情、理、事、人、物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类比、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式,十分讲究对仗和炼字、炼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开篇的六句既是类比、比喻,又是以虚衬实;既有形象性和抒情意味,又有生动的讨论。结尾一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十分切合题意,显示了很强的说服力;只截取了孔子原话的后一句,颇见作者的匠心,不仅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而且集反问、引证、用典、警策、错综等修辞手法于一身,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