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东光

无名氏

【原文】

东光[1]乎,苍梧何不乎[2]。

苍梧多腐粟[3],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4],早行多悲伤。

【注释】

[1]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

[2]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3]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4]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不详。

【赏析】

东光,《相和歌辞》之一。汉武帝时期,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作乱,杀害国王和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元鼎五年(112年),朝廷不顾臣民反对,发动了征讨南越的战争。汉武帝派人从今湖南等地出兵讨伐,进攻苍梧,即今广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湿,多瘴气,出征士兵多有不满。又因为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所以尽管朝廷以重赏高爵鼓励人们从军,仍然激不起人民参战的热情,这样,朝廷只好征集了大量罪犯充当士兵。《东光》这首诗,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出征军人路途的悲怨哀苦,反映了人民的厌战情绪。

“东光”意思就是东方光明。“东光乎?苍梧何不乎?”开头两句说,东方亮了吗?苍梧为什么还不亮呢?苍梧又称梧州,即今广西苍梧县,是去南越必经之地,那里早晨瘴雾浓重,不见太阳,这对北方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何不乎”三字中包含着行伍军士的疑虑和不满。“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中间两句,进一步抒写军士的怨愤情绪。苍梧一带雨水多,空气潮湿,仓库中的存粮又多,粮食很容易腐烂,用这样的粮食供应“诸军”,也就是“各路军队”,大家当然十分厌恶,所以说“无益”。“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结尾二句反映出清晨行军时军人们的心情,用“悲伤”二字点明题旨,表达人们的厌战情绪。“游荡子”这里指离家在四方游荡的人,无贬义。

这首诗主题鲜明,感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造句质朴凝练,颇有韵味,感染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