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黄升》原文与赏析

黄升

暮春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 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婉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这首词是写弃妇的孤凄悲苦的。上阕描述弃妇梦牵魂萦的举止形态,反映了她思绪的纷乱。一炷沉香燃尽,灭烟断袅,这时她似醒若梦,依然陷入在无法摆脱的烦恼之中。且看,斜射的夕阳正照耀着竹林间的亭台,不由地使这位女主人公分外觉得清冷寂寞。于是,她磨砚握管,摊开团扇书写起来,以便排遣郁积于胸中的空虚,抒发被丈夫遗弃的痛恨。她拣拾起飘零的残花,插入到净水瓶内,好不令人伤感! 下阕描述弃妇满腔的幽怨,反映了她内心的苦闷。暮春里仍可闻黄莺鸣啭,燕鸟啼叫,夕照中仍可见晴空波光,晚山青翠,但孤身女子,哪里还会从积极的方面去领略到这些自然景象呢!她有挽不住春天归去的脚步的慨叹,却没有春色犹在春不老的感受。

全词语意深婉,韵味绵远。词题冠以“暮春”,其命意是为了表现词中人物伤春的感情,但它并不凭借花褪残红的直描融情入景,而着重在人物哀怨的心理动态的揭示上,不言“暮”而“暮”字灼然于目。首先,用正面映衬的手法,以显露人物的心影。她积思成梦,一觉醒来,梦境未消,神情恍惚,故曰“半醒”。她只有梦中才得重温旧日与丈夫的欢爱,因此梦醒之后一瞥“斜阳恰照竹间亭”,时近黄昏,蓦地感到沉寂怅惘。竹间亭,也许就是她过去与丈夫同游的场所,如今人去亭空,她的这种被弃无依的苦痛没有谁能与之共喻。这是由眼前光景映衬了她郁郁朱欢的隐衷。她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戏临小草书团扇”。这里运用了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好写的《怨歌行》(见《文选》),亦称《团扇歌》的典故:“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谓秋凉后,扇即弃置一旁,比作被弃的妇女。她身似秋扇,命薄运蹇。这是由秋扇见捐映衬了她遭到冷落的不幸。她想到一朝春尽红颜老,于是她“自拣残花插净瓶”。“自拣”,是她惜花自怜的精神寄托,而“净瓶”又是她高洁贞静的暗示。她无辜被弃,自比残花,感怀青春的易逝。这是由落红拾插映衬了她怜花怜己的悲怆。其次,用反面烘托的手法,以突出人物的忧郁。盈耳的莺啼燕语,满目的青山绿树,是“暮春”不“暮”的客观环境,本应令人神怡,可是她却触动了悲怀,引不起任何欢快的兴致。这是由乐景烘托了哀情,更见出她的伤心之深。她既因被人遗弃而感此身何寄,又因年光如流而叹青春难再,有着美女迟暮之戚戚,这才是词题“暮春”的真正涵义。“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她让“怨”填塞了心海,尽管庭院里槐树如荫,枝密如云,又怎么能叫她娱目润心呢?“只怨”与“不道”构成了她感情的对比,在情景截然中,一经烘托出她的消沉抑郁,尤令人倍觉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