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1),风光不与四时同(2)。接天莲叶无穷碧(3),映日荷花别样红(4)。
【解析】此诗字面意思一看即懂,并不复杂,作以上浅显的注释则足矣。然而,此诗的意境,构思,抑或从诗法上分析就极为复杂。从语言看,四句实则是两句:第一句是对比,第二句是描写。作为形象文字,只有后两句。而后两句一个写水面,一个写颜色。就水面说,只是日光下一望天际的,与天际相连的景观;就颜色说,只是大红大绿(注意:这是一般文人画士所忌讳的)。那么,它的隽永的艺术魅力究竟从何而来?这诗的妙处,倘与国画中的写意笔法联系起来体味,自然容易领会。写意画就是写其轮廓,大笔涂抹,甚至泼墨而成云山。这种笔法表现了纯熟的功底,而反映出大自然的却是神韵,即求其神似,而不泥于形似。作者在这里所写的,就是大红大绿,大胆地涂抹出一片景观的轮廓。这样写却又极为传神!这正是艺术的一种奥妙。以美学理论言之,人的观景,主要是一种感觉。写意画的妙处,正在于其写出的只是感觉中的景观,而不是如摄影那样的客观的景观,所以它才传神。试想,我们坐在西湖边上,烈日当头,色彩艳丽,眼中的感觉也只能是模糊的颜色。文章的标题却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点出时间;净慈寺,点出方位。这是不言而喻的。“送林子方”说明是一首饯行诗,这又是此诗的又一特色,它与许多送别诗截然不同。此诗不写送行者与被送者,只是作一幅画。犹如画家以一幅写意画赠友人留念一样。作者实在具备画家的构思才能。倘将此诗与《小池》诗作以比较,一个是写意画,一个是工笔画,各臻妙境,出手不凡。《宋诗纪事》说:“周益公题跋:‘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胁之语。’”所评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