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愤》诗词解析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塞上长城空自许(2),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3),千载谁堪伯仲间(4)

【解析】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陆游六十二岁。他从江西免官已有五、六年之久,隐居山阴时吟成此诗。全诗反映了他早年渴望从军、一心报国的宏伟抱负。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他以未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忧愤不平。本诗通篇洋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激愤,也讽刺了朝廷弃贤误国的弊政。“书愤”即书悲感愤,书壮志未酬身已老之悲,感山河沦落之愤。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回顾早年的豪情壮志以及火热的斗争生活,同时联想到坚持抗敌的辉煌战绩。早年哪知世事的艰难啊!言外之意是现在才知道世路的坎坷。陆游早有报国之志,却几经贬谪,抑郁至今。身为爱国志士,怎忍祖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呢?北望中原,失地未复,义愤填膺,心潮汹涌。“世事艰”使他“气如山”。“楼船”句,回顾当年抗金战斗的场面,概括描写了东南,西北两个战场作战的情形。1164年,抗战派张浚在镇江操练军马,营造战船,并过江渡淮作战,诗人曾历见此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刘锜等在瓜州一带阻击了完颜亮,使其南侵未就;同时吴璘的部队收复了金人占领的大散关。这两句各由三个名词组成,分别描绘了两幅气势壮阔的抗金战斗场面,节奏铿锵,诗意厚重,笔力雄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英雄气概,也流露出他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之情。接着抒写壮志未酬,年华老大和报国无门的愤概,情调由昂扬转为沉郁。尾联借史咏怀,赞诸葛亮壮伐之举,书当朝投降派误国,爱国英豪寂寥沦落之愤。“空”字表现了作者悲愤沉痛之情,读了令人跌足长叹!全诗以“愤”为意脉,以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对中原沦落的激愤,对战斗的向往,对逝去岁月的惆怅贯穿全篇。尽管诗思遄飞,运笔纵横,仍然题旨鲜明,不枝不蔓,给人以深沉蕴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