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古诗赏析与原文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宋亡之后,曾官至从政郎的林景熙拒不出仕,隐居家乡,常往来于吴越,与朋友以诗相慰。这首绝句,是他偶然一次借宿山里人家,睹物伤情而写下的一首抒怀诗。

“故朝封事”,故朝,前朝,指宋。封事,给皇帝的密封奏章。刘勰《文心雕龙》:“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首句在交代地点的同时,带出了诗人如一片孤云,遁迹世外、栖息山林的生活情状,以孤云野山烘托出作者凄清孤独的悲凉心境。次句点明了时令。“四山欲雪”写出了天上黑沉沉的彤云密布、周围阴森森的寒气逼人的情景。幸好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里屋中,地炉烧得正红,尚能给人以些许暖意。然而,亦无法驱散诗人心头郁积的亡国悲凉。唐代岑参曾在《玉门关将军歌》中写道:“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秀帘红地炉。”那“红地炉”与胜利者的豪情并旺,而此处的“地炉红”却只能与亡国者的滴血心灵共悲了。

一、二句重在写景,却也暗寓情怀,环境与心境相映,渲染出孤独、抑郁、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愤慨之情的喷涌迸发作了铺垫。第二句中的“四山欲雪”为全之线索:正因为“四山欲雪”,才会“山窗新糊”,“孤云”笼罩,诗人不得不“偶”宿岭东;诗人在屋中想观“四山欲雪”之况,又自然得由新糊的山窗向外观察,因而导致在山窗上有了惊人的发现,为全诗辟出新的境界。

第三句开头以“何人”二字的一声喝问,使读者为之一震,不由得将视线、将注意力由“四山欲雪地炉红”移向山窗,集中到那“一纸防秋疏”上。防秋疏:北方部族以游牧为业,多在秋高马肥时向南侵扰。防秋疏即防范其秋季侵袭的奏章。这里特指有关南宋抗元的封事稿。这“防秋疏”本关国家机密,上奏皇帝时得以“皂囊”封好,以免泄露,而今却成了山野村民的糊窗纸了,怎能不激起诗人的一腔亡国哀痛?想当年为抵御元兵,爱国的文臣武将们发出了多少呼吁忠告,提出了多少妙计良策,却惊醒不了君王,不见用于朝廷,终于变为一堆废纸,这又怎能不激起诗人对亡国之因的满腹愤慨?末句“却与山窗障北风”,虽在形式上同前句不相对仗,但在内容上却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发人深思。元章祖程曾指出:“此诗工在‘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白石樵唱注》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防秋疏”中的胜元方略在昏庸的君王和投降派手中未能实现、也无法实现,终成纸上谈兵,昔日未能助南宋抵挡住北人的侵略,今天却只能给山窗聊以挡挡北风了。其间蕴藏着多少感慨、多少讥讽、多少愤怒、多少谴责!而诗在表面上却用语平静委婉,仅略一感问,顺笔一点,较之声色俱厉却更为遒劲有力。

林景熙的诗作常以托物比兴的手法,精粹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怀,以创造出寄托遥深、沉郁苍凉的意境。这首绝句,看似仅在写景叙事,实则意在宣泄块垒;有锋芒却藏而不露,抒感慨则见于事中;物虽不大,却蕴含丰富,事属偶然,但深刻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