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古诗赏析与原文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这样结合凄凉的秋景,抒述个人弃家远行的心情,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从此,秋意与羁旅结下了不解之缘。张籍祖籍吴郡(苏州市),移居和州(安徽和县),后来在长安做官。《秋思》抒发了客居洛阳思念家人的深挚感情。

首句写出客居之地和时令。一个“见”字,写异乡物候变化引起的心灵震颤。正是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次句紧承“见秋风”,写因感触而产生的心理内容:欲作家书,意念重重,难以下笔。至于家书中写了什么,没有说,也不必说,正见出删芜的功夫。三、四句转出新的境界:一种内心疑虑,一个拆封动作。“复”、“又”二字紧相照应,把内心的疑虑回旋、不能释然与封信动作的终结又反而拆开关锁在一起。如果只是一己的意念与动作,也属平常,妙在中间插入“行人”,即使送信人马上要出发,也顾不得了。

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秋思》的起句正是平直叙起,第二句从容承接,第三句翻转变化,波澜迭起,出人意料,第四句顺势将第三句内在心理延展为外在行动。后面两句潮头倒卷,回扣重叠前面一、二句萌生的感情,前后形成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强化了也深化了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张籍的绝句中,这首是评论家目光集中的热点,大多把它与岑参的《逢入京使》相比。岑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汝询说:“文昌叙情最切,此诗堪与‘马上相逢’颉颃。”沈德潜也说:“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客居独处,思家念亲,人皆有之,只要表达得真切,就会引起共鸣。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仅止于真切,未必动人,还得作更进一步思考。《秋思》除过真切地道出了“人人胸臆语”之外,最主要的是捕捉了一个外在的动态细节,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内在感情的运动;或者说是把内在感情的运动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外在的一个动态细节。所谓运动或动态,就是从这一心理或动作到另一心理或动作的转变。诗人抓住了这瞬间的内、外运动。难怪雕塑大师罗丹要这样教导青年艺术家:“塑造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平面上,而是要在起伏上思考。”“起伏”不正是表现生命和感情的动态吗?这诗前面两句的静态陈述,也为后面的动态展示作了反衬,使其更为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