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鹿柴》古诗赏析与原文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zhài)本是圈(juàn)鹿的栅栏。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开上林苑,东南自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汉书》)。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汉旧仪》)。鹿柴用作地名,大抵由此而来。

这首诗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二句通过空谷传声表现空山的寂静。“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绘空山的杳无人迹。“空山”这一意象,王维诗中频繁出现,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虽然所表现的雨后秋山和夜间春山的境界各有不同,但“山”都不是真“空”。诗人这里用人迹罕至侧重表现山的空寂清冷。接着一句“但闻人语响”,是说偶尔还能听到“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一则是山深林密;再则这“人语”也不持久,它倏尔即逝,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读这两句,我们会联想到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都是以有声的动反衬无声的静,不同的是“蝉噪”、“鸟鸣”的持续不断、所在充满反衬的是整个空间的阒无人声;王维则用局部的、暂时的“人语响”反衬全面的、长久的空寂。一阵人语响过,空寂感更加强烈。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后二句由声而色,通过返景照青苔,描绘深林的幽暗。“深林”在前面已有暗示,由于林深树密,午间日光难以照彻,只有夕阳余晖能自林间斜射而入,给满地青苔抹上一丝亮光。遍地青苔,说明深林是难得一见阳光的。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有一束亮光与大片幽暗形成强烈对比时,才会使幽暗更加突出,“返景入深林”所产生的正是这种效果。余晖逝去之后是漫长的幽暗,这又是不言之蕴,读者可于字句之外得之。

“‘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李锳《诗法易简录》)这也体现了诗人作为画家兼音乐家对色彩、音响特有的敏感。“‘不见人’、‘闻人语’,以林深也。林深少日,易长苔,而返景照入,空山阒寂,真麋鹿场也。”(黄叔灿《唐诗笺注》)由裴迪同题诗知当时鹿柴真有鹿,并非徒有其名。徜徉林间,与麋鹿为群,诗人萧散冲和的风貌不难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