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泽
荷涩雨纤珠叠叠,柳长风软线槎槎。
窥鱼白鹭先藏影,避雀苍蜩屡易柯。
程恩泽是鸦片战争前的正统派汉学考据家,在诗歌方面,他是近代宋诗运动最初有力的倡导者。他生身于官僚文士的家庭,科场顺畅,仕途通达,官做到户部右侍郎之职,一生春风得意。
但是,作为一位实事求是的学者,处在嘉庆、道光那样的衰世、乱世,恐怕也并非事事得意,他的内心自有另一番感受和滋味。他的《邳州道中》诗里的“树如客鬓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廪多”两句,就可作为这种心境的参证。
《即事一绝》,如果不看诗题,很容易误作是一首一般的风景景物诗。荷叶、细雨、柳丝、柔风、游鱼、白鹭、黄雀、苍蜩,似乎给我们构成了一幅春夜之交的自然景物图画。然而,仔细推敲,就可以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首先,诗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缘事而发的诗。诗人所缘何事,不得而知。但从诗的措词、表现的情绪、所寓含的意旨,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官场的险恶。
春日的景物在诗人的心中唤起的并不是美的感受,给诗人的并不是赏心悦目。荷叶,是粗涩的;雨脚如麻;水珠也不是那种晶莹圆润,而是密密麻麻。风也并不明快,爽朗,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而软风中长长的柳丝则互相交织,参差不齐。槎,槎牙,错杂不齐的意思。美好的自然景物在诗人眼中产生的这种反常的视觉效果,在诗人的情绪上引起的这种迷惘、百无聊赖的感受,正是由于诗人内心的事境的影响。
诗的第三、第四句,就把整首诗的意旨表现得比较清楚了。白鹭窥伺着水中的游鱼,先站到背光的地方,把自己的影子隐藏起来;深黑色的蝉为了逃避黄雀的眼睛,不停地从这根树枝飞到那根树枝。自然界里也处处有难防的暗箭,处处充满了生存的艰辛,这种对自然界争斗的描摹,暗示了诗人对人世间险恶的认识,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眼前的自然之景与心中的难言之事自然而贴切地结合,使这首小诗获得了如此之大的思想容量。准确的用词,给人一种具体的质感,如“涩”、“软”这样一些词,都能使人对一些不容易把握的东西,产生真切的感受。诗歌的格律谨严、对仗工整。这些都说明了诗人深厚的功力。而文字的质朴和浅显易明,在以追求语言运用上的奇异为目标的程恩泽的诗作中,则是一个不多见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