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柏林寺南望》古诗赏析与原文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苏轼在其《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山水诗、画的最恰切评价。诗中所谓的“画”,实际上就是诗的形象性。对此,并非王维一人能为,而是所有诗歌都具有形象性,只是形象的鲜明程度不同而已。

郎士元的七绝《柏林寺南望》是一首形象鲜明的很有特色的山水诗,其画意不亚于“摩诘之诗”。“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他仅用了28个字,便勾画出了一幅云蒸霞蔚、泉鸣林幽的青山绿水图。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这开头两句,诗人用平淡无华的词语,描述了并非奇特的事物,表现了淡泊生活和淳朴山水的自然美。两句诗虽只用了不施重彩的白描,也已组成了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中的“溪”、“精舍”、“钟”、“舟”、“微径”、松林都历历在目。这些形象组成了一面巨大的屏风,耸立在读者的面前。两句诗之后,语气稍有停顿,给人留下遐想的余地:那“深松”、寺后又是什么呢?这正是下两句诗要着意刻画和描绘的图景。

诗人登上柏林寺,凭栏远望,别有洞天。此时“霁色初开,湿云未敛,东南数峰,已从云隙参差而出,苍润欲滴。”(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人将这些壮丽景色,用“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两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读着这后两句诗,真比展“秋山晚霁图”还要心旷神怡。郎士元《柏林寺南望》“诗中有画”,这后两句诗便是画中之画。这幅画是立体的,是瞬息万变的:雨后,白云飘浮着,游动着,使青山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使人目不暇接,想象无穷。这时,云山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幽暗,时而明朗。加上钟声远韵,小溪近流,置身其境,怎不令人羽化而登仙呢。

郎士元这首诗,不但所写景物令人陶醉,其表现手法也技高一筹。诗人先用青松组成一道厚厚的屏墙,使人无法看到松林“高墙”后面的东西。但是,诗人却给读者留下了“钟声”和“小径”两条进入美妙境界的线索,只要读者循着钟声,沿着小径攀缘而上,就可以到达理想境界,看到壮丽的水光山色。这便是“曲径通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