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青楼,指女子之所居。单从题目就可断定,这是一首描写妇人思夫而深怀幽怨的作品。
在昌龄写居人思远的诗中,《闺怨》是倍受人们青睐的。在那首诗中,“不知愁”的“少妇”由于在“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而触景生情,心头翻起了“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怨思;这首诗中,也是情因景起,是风掀动“香帏”使她受到惊动,从而睁眼看到了随风飞入的落花。这落花使她想到自己芳年妙龄却独守香帏,于是对远方的丈夫顿生思念之情。《闺怨》写了少妇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此诗却突出了女主人公愁绪的深重和难以排解。大概是看到落花之后,青楼女子再也无法入睡了,只好起身想法使自己的“夜愁”“缓”解一些。她“缓”解“夜愁”的方法,就是“高调鸣筝”,特意地把弦绷得很紧,弹出很高的调子,抒发胸中的不快。“高调鸣筝”,显示了少妇那烦躁得不可忍耐的心态。但是有的时候,人越是想从某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却又常会使自己越陷越深。诗中女子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她本来是想“高调鸣筝缓夜愁”,得到的却是“肠断关山不解说”,并不能抒发她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征人远在关山之外,自己思念肠断,高调鸣筝无用,无奈中的她就只好看着“残月”“依依”“下帘钩”了。本来就“肠断”的她,这景象只有使她倍感凄凉了。
这里写月,不是客观上的描写。有人说它与《从军行》其二中“高高秋月照长城”是同一手法。其实并不尽然。“依依残月下帘钩”的最突出处,在于这“月”是少妇透过竹帘看到的缓缓而下的残月,不仅寄寓着少妇的无限深情,也映现着少妇深夜里难以入睡的神态,从而可以想象出少妇一直睁着双眼对着残月,无可奈何地看它“下帘钩”的愁容。“高高秋月”以景结情,这里就必须加上以景写态。另外,这首诗还很有余味。少妇望着残月,也许是想寄思念于残月,可是尽管她“依依”不舍,但月还是下了帘钩,孤寂中的人又陷入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了。那“怨”该怨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