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钱塘歌二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汪元量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汪元量原为南宋宫廷琴师,宋亡后与三宫一起被掳北上,元初当了道士,南归后漫游各地,写了许多记述北迁前后的经历与感受的诗作,有“宋亡诗史”之誉。这首绝句反映了临安陷落后的凄惨情景。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二句,诗人选取了在临安陷落、南宋最终沦亡的过程中值得历史记载的两处地方,描绘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落日逝去、雨惨云凄的自然景象,暗示了元兵进攻的路线,渲染了亡国之际的惨淡阴沉的气氛。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西南。北关门,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的北门。在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朝中书左丞相伯颜率兵分三路直趋临安,二月又进兵湖州,派人到临安索取谢太后投降的手诏,封府库,收图书及百官印信,解散宋朝职官人员及侍卫军,宋室已如落日消逝。及至元兵从北门进得京城,更是血雨腥风,阴霾愁云,笼罩全城,重压在亡国臣民的心头。

三、四句“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生动地刻画出战败者(南人)和战胜者(北人)截然相反的情态,抒发了作者亡国的哀痛,表达了对宋帝的忠诚和敬意。这两句均脱胎于黄庭坚的有关诗作,前句变化其“北人堕泪南人笑”(《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诗句,后句则仿其“臣甫杜鹃再拜诗”(《书磨崖碑后》)的句法,但更为哀切沉痛。“臣甫”,指杜甫。“拜杜鹃”为蜀人风俗。相传古蜀国帝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鸣声哀凄,蜀人敬爱杜宇,听到杜鹃的叫声多下拜。杜甫避难西蜀时,因感念唐玄宗逃亡流离,也曾按当地风俗,听见杜鹃叫声就流泪下拜,并写有《杜鹃》诗:“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汪元量在这里以杜甫自比,表达对故君故国的怀念。

这首小诗前二句对仗工整,后两句用事贴切。诗中取材典型,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但又无不以形象出之。由“落日”而至“雨来”,景与事谐;从“堕泪”而至低拜,情发乎其内而形之于外。全诗悲愤凄恻,形象鲜明感人,读来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