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送柴侍御》古诗赏析与原文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诗人被贬在龙标尉任上送柴侍御赴武冈之作(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柴侍御,可能是武冈负责监察、弹劾的地方官,名字事迹均无考。从诗的内容看,他定是诗人的好友。

“流水通波接武冈”,点明友人所去之地,说龙标、武冈两地流水相通,波澜相接。“通”的“接”的,表面看是两个地方,深一层却是两个人的感情。不管怎样,朋友之间的情意都是不会断的。由于两地有水路相通,虽是好友相别,但与在一起也无多大不同。所以第二句便自然生出“送君不觉有离伤”了。“不觉有离伤”,给送别笼上了欢愉的气氛,给诗作注入了积极健康的感情。完全隐去了“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的离愁别绪。但是离别不是相聚,武冈与龙标毕竟是隔山隔水,相距一百五十多里的两地,并且也没有水路直接可通,说没离伤,是不是诗人寡情,故意说假话呢?不,这是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移的结果,是在强调二人之间感情的联系。诗人这种迁想妙得,在下两句表现得更加突出。“青山一道同云雨”,不仅说分别后两人同住一道青山之下,而且还能“同云雨”。“云雨”是自然现象,也被诗人的感情驱遣得“同”了起来。“明月何曾是两乡”,强调龙标、武冈明月之下犹如一乡,与六朝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与同代人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别后同明月”皆一意。但昌龄用反问句出,却更肯定,更强烈,显得新妙。相别却如在一起的意思,诗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申述,可见其情谊之深。话还得说回去,好友之别,真的就没有一点“离伤”?当然是有的。昌龄一生仕途坎坷,柴侍御大概也不是腾达之人,在“同云雨”里似乎已暗示了这种政治上的共同失意。但是流泪挥别总不如笑脸相送。诗人为了宽慰朋友,特意将“离伤”隐入心底,只用深挚的话语构想一幅别后的美好境界给对方以宽慰与体贴。真是看似少情情更浓啊!

这首诗以情造景,化远为近,化异为同,使现实中的一切都变了形。这种变形,尽管事实上绝不存在,但却极符合感情和艺术的真实,是很耐人寻味的。